首页 > 国际 > 回击英美媒体提问陷阱的“炮弹”,这些外国政要和专家早就帮我们准备好了

回击英美媒体提问陷阱的“炮弹”,这些外国政要和专家早就帮我们准备好了

最近几天,就在中国举国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外交官在世界舞台接受的两场采访,引发国内外各种声音。大家在称赞王毅外长与崔天凯大使冷静、沉着的反击的同时,也对西方媒体一个个尖酸、刻薄“提问陷阱”表示气愤与懊恼。

其实,对于沉迷于给采访对象“挖坑”而突显自己“水平”的西方记者所提出的种种质疑,这些天来,诸多外国政要和医学专家,早就挺身而出帮中国一一澄清、驳斥。



关键词:经济


“疫情得到控制之时,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将很快恢复活力。只要回顾当代中国发展历程,就能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潜力和韧性,这也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基础……”——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德国罗腾堡,一家名为ECO可再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草坪中心,最近升起一面中国国旗。


这家德国公司从事生物沼气工程项目开发。在去年的上海进博会上看到商机,ECO可再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托尔本·布伦克霍斯特目前正与中国伙伴探讨今年在华设立办公室和设厂的计划。布伦克霍斯特对中国媒体说,“疫情终将过去”。


这不仅仅是来自德国企业家的期盼和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与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相比,中国经济对世界的意义要“大得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彼时的8%升至19%,亚洲和全球其他地区一体化程度也更高。

在中国抗“疫”的过程中,外界一度出现一些声音,认为部分工厂关停以及大规模隔离措施会重创中国经济,但多数专业人士都反对这种观点。

从近来的一系列举措,世界看到了中国各地有序复工复产,一手抗疫情,一手稳经济。


2月17日,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基地轿车一厂总装一车间,工人装配奥迪A6L轿车。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教授哈桑·阿布卡斯莫夫认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经济转型的潜力、有效的政策支持等,都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走势。瑞银集团最新报告显示,一旦成功遏制疫情,预计在需求反弹和潜在的政府刺激措施下,中国经济增长可望在未来几个季度反弹。

敏锐的市场已经展现出对中国的信任。近期,全球股市整体保持稳健。在日本东京,股市稳中有升。日本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对中国政府抗击疫情的各种措施,尤其是对金融主管部门采取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措施表示欢迎。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说,即便面临疫情干扰,他对中国经济韧性抱有信心,中国有充足政策空间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的一番话则更坦率,“那些认为疫情会极大影响中国经济的人基本上是趁机唱衰中国经济的人,中国人民经历过更多、更大的苦难和挫折,都挺过来了,这些人的阴谋论最终会破产。”


关键词:透明


“随着中国提供越来越多数据,我们逐渐了解疫情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这些新数据填补了此前认知中的一些空白……”——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在NHK拍摄的全球首部新冠病毒疫情纪录片里,日本传染病专家押谷仁有一番话意味深长:“不能被网上的那些视频欺骗了双眼,不在风暴之中,你永远看不清武汉医院的全貌。”

在全球共同抗击疫情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提醒世界,“需要事实,而非恐惧”,“需要科学,而非谣言”,“需要团结,而非污名化”。

但在这个需要全球团结的时刻,一些不合时宜的“质疑”恰恰来自于风暴之外的“有色眼镜”。


针对美国官员声称中国信息发布“不透明”,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回应,全球应对疫情要基于事实而非臆测。“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将现在的局势‘政治化’”。


其实,早在疫情暴发初期,美国流行病学与传染病控制专家罗杰·德特尔斯已经感慨,中国对新冠病毒的确认的确花了一些时间,但一旦开始采取行动,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负责人、前牛津大学医学教授杰里米·法勒说,中国很快就分享了疫情信息、向国际社会通报,“我们应该感谢中国政府以如此公开透明的方式分享信息”。

至于美国媒体一直耿耿于怀“中国拒绝美国专家进入中国”,各国专家的“感谢”也十分说明真相——


比利时鲁汶大学病毒学教授约翰·内茨、马来西亚知名病毒研究专家萨扎利·阿布·巴卡尔、英国牛津大学医学专家特鲁迪·兰教授都对中国的“慷慨”分享信息表示了高度认同,他们表示,正是因为中国在疫情初期做了大量工作,共享了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研究报告,并且公布了病毒的基因组数据,才使得所在国家和地区有时间从容应对疫情,并帮助快速开发出精确的诊断检测技术以及有效的疫苗。

与此同时,另一个事实却几乎没有被西方主流媒体提及——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鼓励所有国家都能公开分享关于新冠肺炎的数据。因为在中国境外报告的176例病例中,世卫组织只收到了其中38%的完整病例报告表。一些高收入国家在与世卫分享这一重要数据方面远远落后。



关键词:团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做出了“强大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众志成城。


从与病魔搏斗到拯救生命,从维持经济运行到保障民生稳定,有人统筹指挥,有人冲锋陷阵,有人支援保障,有人呐喊,有人坚守……


“整个国家在这次危机中展现的团结、勇气和抗风险精神,无疑会帮助中国战胜病毒和危机。”美国《外交学者》杂志刊文称,“更重要的是,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能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


疫情,不仅使得中国空前团结,也让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世界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值此艰难和不确定时期,国际社会必须继续合作,我们随时准备向中方提供帮助。


瑞士苏黎世州州议长迪特尔·克莱说:“我们对中国政府为防止疫情扩散做出的巨大努力印象深刻。”他表示,愿在此困难时刻“以友谊和团结”支持中国。


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登顿也向各国国际商会发出公开信,呼吁与中国一道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挑战。公开信说,全球工商界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做努力,国际商会将充分利用全球网络,尽其所能提供协助。


关键词 信任


“中国人民和政府正竭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拯救的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世界人民。”——印度共产党总书记拉贾

借助此次疫情,一些国家的民粹主义似有复苏迹象,一些排华的个案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论。但是,中国的抗疫期间的各项举措,证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并且用事实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抗疫初期,为控制疫情,中国采取了隔离等措施,国际专家从这些措施中看到了责任和担当。


德国莱比锡圣乔治医院传染病中心首席医生克里斯托夫·吕贝特在评价相关隔离措施时认为,“中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也是很有勇气的决定。”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关注到,在抗疫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亲赴北京疫情防控一线并发表重要讲话,她认为,这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带来信心,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埃及卫生部长哈拉·扎伊德也表示,中国应对疫情采取的果断有力的防控举措,不仅有效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积极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信心。


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对中国政府协助在武汉等地生活的斯里兰卡公民回国表示了感谢,他认为,这展现了中国对斯里兰卡的真挚情谊,斯里兰卡人民将感激于心。


无独有偶,利比里亚总统维阿在高度赞赏中国政府抗击疫情所展现出的责任与担当的同时,也提起此前中方在埃博拉疫情发生时向利方提供无私帮助,表示此次利比里亚将尽自己所能配合中国抗疫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不是在独自战斗。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感受到了八方支援的温暖。尽管有个别国家无良政客和媒体向中国“泼脏水”,但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力挺中国。


定居辽宁的美国作家马意骏在文章中写道,“全世界都应该为中国人发动的这场史无前例、声势浩大、全国性的疫情阻击战而鼓掌”。

还有网友致敬“中国的超级英雄”。


他们的共识是朴素的:病毒是人类共同威胁,抗疫是当前最大语境。支持中国就是支持世界,中国的胜利就是世界的胜利。



(文中图片GJ、网络综合)


撰稿 吴宇桢 卫蔚

责编 杜雨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8847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