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500万美国家长的“鸡娃”战争!海淀顺义妈妈都感叹:“服气”

500万美国家长的“鸡娃”战争!海淀顺义妈妈都感叹:“服气”



棕榈说:如果要盘点2019教育圈最热流行词,那么“鸡娃”肯定榜上第一。

(“鸡娃”,意为 “给孩子打鸡血”,是近几年北上广深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指的是不停的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

随着教育战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加入了“鸡娃”的行列。

尤其是最近帝都的妈妈们,“鸡娃”都鸡得“不配有梦想”了。

一开车送孩子补习就要一年30000公里,一开口就得要4国语言,一亮身份若不是500强高管都不好意思说。好像帝都的妈妈们一定是世界上最苦逼的家长。

殊不知在美国,还有一群为孩子的教育殚精竭虑不亚于中国父母的——美国家长们。


美国家长们“鸡娃”,完全不输国内父母


1、首先,是学术上的“鸡娃”

说到美国的“鸡娃”战争,不得不提的,一定就是天才班——Gifted and Talented School (又叫G&T School或者G&T Program)。

美国有3种形式的天才班。公立学校的G&T School,实施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的私立学校和独立于教育体系之外的天才班。

天才班是美国类似于国内“快班”和“重点班”一样的存在,但又比“快班”和“重点班”厉害得多。

首先,孩子要进去就非常地难。

以纽约市的公立天才班进班要求为例。


如果孩子想要进学区范围内的GT班(District G&T Program),成绩至少要达到90百分位,如果孩子想要进全市范围内的GT班(City Wide Gifted and Talented School),那么至少要达到97百分位以上才可以。

私立学校的天才班同样如此。

有一些私立学校,本身就实行天才班教育模式(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要想进这样的学校,孩子一般要在4岁的时候拿到智商测评130分以上才允许报名,如果不到130分,连申请资格都没有(孩子一般140分以上就算是高智商,如果孩子到了170-180分,会被称为超常儿童。)申请完之后,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挑选孩子。

所以,美国天才班的入学要求非常之高。

不是真正有非常强的实力的孩子,真的完全进不去。能进这个班里的学生,必然也都是小精英。


其次,天才班的条件丰厚到国内的家庭难以想象。

因为这些小孩子都是从各个班甚至各个学校挑选出来的精英学生,所以美国政府和学校都从不吝啬对这些孩子的优厚待遇。不但每天有免费的Tutor(家庭教师)来给孩子上课培训、重点培养,还有最丰富的物资、最悉心的照顾、流水般的奖学金全部往这些天才班里面堆。

如果孩子成绩一直保持得很好,孩子未来上初中天才班,高中天才班甚至最好的大学更是非常顺利。

这样的人才扎堆的班级,这样优渥的条件,怎么能让美国的家长不眼红?

如果说美国当地家里比较穷的小孩,还可能是凭着天生天赋异禀进去的,但美国各大天才班里越来越多的华人小孩和白人小孩,则大多不是。

他们更多的,是靠家里不断砸钱、砸精力、砸时间,从孩子2-3岁开始,不断训练天才班需要的才能,让孩子一步步拥有了能够进入天才班的能力。

华人家庭怎么让孩子进入天才班?

举个例子。

美国加州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城市,叫Cupertino(库伯蒂诺)。这里有苹果公司的总部、以及数不清的华裔的苹果双职工


这些双职工从中国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中国顶级的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又在美国CMU或者斯坦福读硕读博,凭着自己的能力,顺理成章地留在了苹果工作,并在这里结婚生子。

这样的精英中的精英,成为父母后都怎么教育孩子呢?

进天才班主要考一些数理和英语的能力。于是,就为了把孩子送进天才班,让孩子的起点更高。这些华裔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国内海淀区的小学教材,来提前给孩子上数理课。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在美国,用北京海淀的教材,自己手把手教孩子。

他们利用库伯提诺那边的华人教堂,教堂每个周日有“Sunday School”。他们上午学圣经,下午就把教堂变成教室,把几十个华人家庭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高知华裔家长们充当老师,各自分配好教的课程,比如代数、几何、科学等等,轮流给孩子们上课,非常有模有样,简直像一个小型的培训机构。


周末要抓紧时间让孩子学习,孩子放长假的时候,父母更不会浪费这个时间。

于是,这批美国华人小孩,就在每年暑假的时候,被父母丢回国,上奥数班……

英语也是,华裔的家长由于英语能力稍微欠缺,所以他们一般直接外聘美国的英文老师来给孩子教英文,一个小时近100美金。

不仅仅是中国家长这么做,印度家长也很爱搞这一套。也会让孩子上非常多的这种培训班,只不过中国家长更成规模和体系。

于是就这样,天才班里面的华裔小孩和印度裔小孩越来越多。

虽然如此,在学术上“鸡娃”最疯狂的,却既不是中国家长也不是印度家长,而是美国的Local家长。

美国白人家庭为了让孩子进天才班,都怎么做?


跟华裔家庭一样,为了让孩子进天才班,美国白人有钱家庭一般会在孩子2-3岁的时候,毫不吝啬地请300-500美金一个小时的Tutor,训练孩子上天才班的能力。


但因为华裔家庭和印度裔家庭加入了公立天才班的竞争,导致白人小孩进公立学校天才班越来越难。

但这批有钱又懂教育的美国白人家长是不会退缩的,他们直接转战本身就实行天才班教育模式(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的私立学校。

进入了这样的私立学校,虽然可能初衷是让孩子接受天才班一样的教育,但是孩子收获的,却又不仅仅是天才班。

首先,这样的私立学校,老师都是大牛。

他们基本上不会请本科毕业的全职老师,本科生只能当实习教师,而且基本上只有达特茅斯、布朗、斯坦福、耶鲁等等全美Top 20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才能当这种私校的实习教师。

全职的老师则厉害得多,基本上都是藤校或者前10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博士,比如普林斯顿的政治学博士这种档次。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会要求老师有全面而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教学实力。

其次,私校对孩子的要求更是非常高。

一般这些有钱白人家庭的孩子本来就非常地聪明,从小学习就好,基因也好,家里也大多有钱,各种请Tutor。平时也要看非常多的书,8年级看《资本论》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里的家长同样如此。

随便哪个拿出来,都是美国社会精英。

而且跟中国的社会精英一般是“New Money”不一样的是,美国的这些社会精英,一般都是“Old Money”。他们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也都是从小最好的私教,最顶级的资源,家里面好几代的财富累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他们哈佛耶鲁博士毕业很常见。

所以,这真的印证了我们常常说的那句话:“越优秀的人,越努力。”

这样的家族底蕴加上这样有忧患意识的“鸡娃”父母,孩子的成绩想不优秀都难。

但如果你认为“鸡”学术就是全部,那你们就小瞧美国的家长们了。

“鸡”学术只是他们的小试牛刀,真正能够让他们燃起熊熊斗志、热情澎湃的“鸡”的,还是体育活动啊!

2、在活动上鸡血满满“鸡娃”的家长们

比如他们的小孩子要是打个棒球赛什么的,他们能够比孩子还激动。

以至于有些学校的棒球场外面就会不得不贴一个告示,警告家长们说:

“Parents please remember:

First, it's just a game.

Second, it will not send your kids to college today.

Finally, it's your kids' game, not yours!

Relax and have fun!”

(家长们,请您们一定要记住:第一,这只是一个游戏;第二,它不会把你的孩子送进大学;第三,这是你孩子的游戏,不是你的!请您放松地享受这个游戏好吗)



除了棒球之外,他们还会非常“鸡”篮球、橄榄球、冰球、马术等等各种体育活动,就为了孩子能够靠着运动特长更“轻松”地上大学并且拿到奖学金。

比如我们主导师曾经就职的美国高中,有一个特别厉害的打篮球的黑人小孩,9年级的时候就已经1米9几了,到了12年级就已经近2米了,当时这个孩子11年级打比赛的时候,就有很多大学的“球探”过来看他的比赛,还在旁边拍照摄像记笔记,看这个孩子是否够资格进他们学校。

像是这种体育运动员苗子的小孩,实力强的10年级就能被大学“订”走,达到一个比较低的学术成绩,就能够进去不错的大学(像宾大SAT 1450+就能进去),还有很大机会能够拿到奖学金。

孩子一打比赛的时候,这些家长也很可爱,妈妈会带着她的庞大的亲友团们,坐在看台上各种挥舞喊叫,给孩子大声鼓气,比孩子还激动。


华裔和白人家长,虽然不会像这位黑人妈妈这么激动,但是也会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加油鼓劲。

最基本的就体现在没有休止、没日没夜的陪伴和陪练上。

有的孩子往往学习一样特长要花非常长时间,比如跳芭蕾舞,往往是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有的甚至光是路上来回一趟就要4-8小时,基本上家长的一天都耗在了陪孩子练习以及来回的路上了。

像是之前《虎妈战歌》的蔡美儿女士,就是开车3小时去找小提琴老师来给孩子上课,上完课之后再开3个小时的车回来,一点不含糊。海淀家长的一年“30000公里”,在美国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孩子到处去打比赛的时候,父母更是保姆+心理疏导师+教练,比孩子还要紧张和集中精力。很多家长甚至因为从小就带着孩子各种打比赛,已经成为了体育活动的专家。

赢了羽生结弦的18岁华裔滑冰冠军陈巍,美国最年轻的花样滑冰冠军、华裔13岁混血少女刘美贤,他们的成功背后,就是这样不眠不休默默付出的父母们。


(陈巍,图源自网络)


陈巍妈妈的两手老茧


刘美贤爸爸小心翼翼为女儿绑头发



当然还有更富裕一点的家庭。

这样的父母平时也忙着生意,他们一般没有办法亲自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但也会雇一个司机,比如孩子要学马术,就会让司机送孩子去马场。而且往往是家里有几个孩子,就雇几个司机,分别送每个孩子去往不同的地方、去找最好的老师、学习各种体育活动。

即使不费力,也非常费心。


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即使在物质极度丰富、生活无忧的美国,父母们依然在“鸡娃”上勤勤恳恳。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美国家长们会不顾一切“鸡娃”?


不同的阶层,富裕程度不同的家庭,他们“鸡娃”的主要初衷是不同的。

比如比较贫困的家庭,一般都是黑人家庭或者拉丁裔家庭,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黑人小孩,他们家里“鸡娃”,往往就代表孩子不但拥有美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各种免学费,各种奖学金,好老师流水般地给你,上美国名校的机会也会大很多,而且还常常是免费上美国名校。

既省钱,孩子还能接受好的教育。

而且这样的孩子,往往就是这个家的希望,父母也希望孩子不要过跟自己现在一样的生活。他们的“鸡娃”,是家庭跨入更好生活,完成阶级跨越的途径。


而大部分的华裔家庭,他们鸡娃,则是认为孩子“你不应该比我差”。

华裔父母本身能够去到美国的,都是家里人至少2代人努力换来的成果。祖父母的努力,造就了父母的优秀,父母用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才有孩子在美国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美国的华裔家长,比任何家庭都更懂得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意义。

所以他们想得很长远,对孩子期待也会特别高。基本上他们“鸡”小孩,就是认为孩子不能比我差。同时会认为,你再怎么差,也应该是那1%的社会精英才对。

他们已经把优秀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非常“理所当然”的品质。


而最最最富裕的那一批白人家长,可能想得更多的,就是怎么让孩子去造福人类了。

很多稍微教育资源好一点的学校的老师,都会互相调侃说:“哎呀,你说下一届的美国总统,会不会产生于我们学校啊”。

这其实反映了美国精英阶层父母对孩子的一个期待。

这些父母会教育孩子你要怎么去成为行业的精英甚至领袖,然后通过你在做的事情,去造福人类,而不仅仅是限制在“美国”。

他们对孩子的期待是全世界,是冲着世界领袖,人类精英这个方向去努力,并不是我们平时想得比较多的好工作或者是走上人生巅峰什么的。他们的目光在于——为世界做贡献。

从这一点来讲,其实美国父母非常有情怀。


给我们的启示


所以,我们发现,在美国,不管是什么阶层,都非常“鸡娃”。并且,家里条件越是优渥,越是懂得利用各种资源,去让孩子更好地学习。

当然也会有一些有钱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又要学习,又要各种活动,太辛苦了,反正自己家里已经这么富裕,那么为什么还要让孩子这么辛苦,然后把孩子送到普通班里面学习、或者不管孩子的活动。

但是这样的事情,永远只是个例。绝大部分的美国家长,不管它是来自中国、印度,是白人家庭、是黑人家庭还是拉丁裔,都其实是非常“鸡娃”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在全球最富裕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对教育的重视,是如此的空前绝后。

连他们都如此地重视,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世界上最好的资源注定是稀少又稀少的,重视教育是大势所趋,所以,转变心态,去跟上时代,做时代的弄潮儿,顺势而为,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大放异彩吧。

这么多年过去,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父母,多么优秀的父母,他们依然辛苦,依然为了孩子鞠躬尽瘁,不眠不休。

但在孩子哭着笑着拿到自己心爱的成果的那一刻。



我相信他们,都得到了最圆满的释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628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