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身体健康状况格外重要,而饮食与健康状况关系密切。根据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等机构发布的相关建议,我整理一个普通人可以参考的饮食指导。
适当高蛋白饮食
增加蛋白食物(鱼虾、肉类、蛋类、奶类和豆类)摄入量,要比平时吃更多一些,每天每餐都要吃。但不要聚餐,更不要吃野生动物。不接触活畜禽,同时鱼虾、肉类、蛋类必须烧熟煮透。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摄入量都要比平时多一些,成年人果蔬总量约为1千克/日。多选深绿色、红黄颜色的果蔬。适当减少外出采买蔬果,但也不要囤积过多,尤其是易腐烂的新鲜果蔬。建议适量储备耐储存的瓜果和根茎类果蔬,如南瓜、苦瓜、茄子、洋葱、红萝卜、萝卜、大白菜、土豆等。
吃饱吃好,增加营养
要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吃饱吃好,不要节食,不要减重。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要千方百计增加营养摄入,包括使用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适量多饮水,每天最低不少于 1500毫升。
不过,网络流传的熏醋、吃大蒜、饮酒、盐水漱口、大量服用维生素、吃鱼腥草、喝双黄连、板蓝根口服液等各类预防措施均无任何可靠科学证据,请不要盲从。
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尽量不要熬夜,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 7 小时。一直有运动锻炼习惯的人,建议在户外空旷人少处运动,是否戴口罩要考虑空气质量和疫情地要求。不要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尤其是室内多人或群体性运动。
勤洗手,讲究饮食卫生,
进食之前一定要洗手,用流动的水、肥皂、洗手液等洗手。在处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之间必须洗手,处理生的食物之后必须洗手。做好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生的肉、水产品和蔬菜的砧板、刀具、盆、盘、碗等器具要与熟食的分开,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建议大家少制作凉拌菜,不购买散装酱卤肉等。剩饭生菜一定要热透再吃,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医院就诊。
在外就餐要注意安全
尽量在家烹饪。一定要外卖点餐时,建议就近选择店家;不要选生的、未熟透的菜肴;出门取外卖应当佩戴口罩;打开外卖包装后要先洗手再就餐。返回工作岗位后,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从家中带饭,吃之前需微波炉热透。无法带饭的,尽量不要堂食(避免多人聚集),建议打包带走或以外卖方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2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