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多年后的一天,山西一位农民拿着一张欠条找到当地政府,说是来要账的。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很疑惑,他们没有欠下老百姓的债啊,难道这是一个骗子?这位农民向工作人员讲述了这张欠条的来历,以及他为什么来要账。
原来啊,这位农民名叫郭建英,这笔钱不是他借给政府的,而是其曾祖父借给八路军的,数额为1100万法币。二战期间,八路军物资匮乏,只好向群众借。八路军的理念一直是不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所以他们都会打欠条,为了防止有心人趁机勒索,欠条上还会盖上政府的公章,以便将来还钱的时候鉴别真伪。
民族存亡之际,八路军找到在当地经营煤矿厂的郭建英曾祖父,向他借钱,来保证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曾祖父也是一位爱国之人,不仅答应借钱给八路军,还把家中的粮食无偿捐给他们。八路军很感谢他能伸出援助之手,同时立下字据,承诺战争胜利后他们一定会归还给郭家这笔钱。
郭家慷慨解囊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的爱国行为感动了当地人,越来越多的人找郭家做生意,百姓也很尊重他们。然而,抗日战争结束后,各行业逐渐恢复生产,同行的生意也开始好转。商场如战场,一些人不希望煤矿生意被郭家垄断,便联手排挤郭家。自此,郭家开始衰败。
但郭建英的曾祖父从未想过去找政府,要回八路军当年的欠款。在其他同行的联手打击下,郭家濒临破产。到了郭建英父亲一代时,郭家甚至负债累累,他们只好变卖家中的土地、田产还债。另外,郭家还遣散了家中的仆人,以减小开支,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拮据。
屋漏偏逢连夜雨,郭建英出生没几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临终前,父亲将当年的欠条交给了郭建英的母亲,让她将来交给儿子。父亲嘱咐道:“这是政府当年给祖父打得欠条,不到万不得已,你们不能去要钱!若真的走投无路了,可以试着向政府讨回欠款。
数年后,郭建英长大成人,母亲将欠条交给他,他一直好好保存着。后来,郭家穷得揭不开锅了,他才想着要回这笔钱。郭建英拿着珍藏多年的欠条来到政府门前,犹豫不决,毕竟这笔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借的,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如果不要回欠款,一大家子人又没有办法活下去。
这时,工作人员看到郭建英在办公室门口来回徘徊,以为他有什么事儿,就将他请了进去。得知郭建英的来意后,接待他的工作人员无法做决定,便将这事儿汇报给了上级领导。几经核实和商议后,政府决定这笔钱必须还,给了郭建英八万块钱。
要知道,战时通货膨胀很厉害,吃一碗面都要花几万块钱。按照这个比例算下来,政府用八万块钱还当时的1100万法币,郭建英不但没有吃亏,还赚了。更何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的万元户都少得可怜,八万块钱无疑是一笔巨款。郭建英拿到这笔钱后,一家人后来的生活如何,不得而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0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