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红1、4方面军进行了会师,会师后的总兵力达到了10万余人。中共中央和军委为团结红4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实现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决定对组织进行必要的调整,将军团改成军,以与红4方面军保持一致。
1935年7月18日,根据中央命令,红1、4方面军在会师后进行了整编,任命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仍兼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任总政委。下辖9个军,其中红1方面军1军团改为1军,军长林彪,3军团改为3军,军长彭德怀,5军团改为5军,军长董振堂,9军团改为32军,军长罗炳辉。原红4方面军番号不变,4军军长许世友,9军军长孙玉清,30军代军长程世才,31军军长余天云,33军军长罗南辉。
在这9位军长里面,最著名的要数彭德怀和林彪,他们都是公认的军事家,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9位军长里最年轻的军长是程世才,他于1912生于湖北大悟县的农民家庭,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忙于中原大战时,红4方面军大力扩红,18岁的程世才在这一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由于其作战勇敢,指挥出色,很快被张国焘所赏识,所以其任30军代军长时仅23岁,其搭档红30军政委为李先念,后来成为国家主席。
在9位军长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是许世友,他于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所以说在9个军长中,他的武功最高。
许世友高兴时有时会给战士们耍几套少林功夫,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成立后,许世友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和师长,当军长时年仅30岁,之后曾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9位军长中有3位牺牲,分别是董振堂、孙玉清和罗南辉。其中董振堂和孙玉清都是在我军西征战役和马家军的作战中牺牲的。
董振堂生于1895年,字绍仲,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在9个军长中年龄最大。他自幼跟父亲习武,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9月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春,他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12月14日,他与赵博生率手下1.7万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
然而在惨烈的西路军作战中,董振堂也率部参加,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在激战中中弹身亡,其牺牲后,马步芳下令将其尸身一分为四,头颅挂在城门,其他部位用稻草包了拿绳子扎住到蒋介石处领赏。
罗南辉于1908生于四川成都西郊,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军长时年仅27岁,1936年23日在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年仅28岁。而罗炳辉于1946年6月21日在山东临沂病逝并安葬于临沂。
在9个军长中,余天云是张国焘的心腹爱将,他于1906年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曾做裁缝以维持生计。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时为农协会员的余天云与李先念、王树声、詹才芳、陈再道等参加起义,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几年,他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主力营营长。
余天云虽然作战勇敢,但其文化程度不高,心想狭隘而且缺少政治头脑。在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学习”期间,竟然和公认的军事家刘伯承发生冲突,后被张国焘批评,命令他当众向刘伯承道歉。
然而谁也没料到,心理素质不好、骄横自负的余天云事后想不开,1936年4月,在随部队向北移途中,当部队行至西康省(四川)丹巴大金川激流时,乘人不备,从高崖纵身跳入河中溺水身亡。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9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