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被送养老院,老人含泪:如今才知道生男生女真的不同
很多人都是喜欢养儿子的,他们觉得女儿虽然"暖和"。但是就像泼出去的水是一样的,没有回收的可能性,但是儿子就不一样了,虽然不"暖和",但是可以陪在自己身边。
林大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尽管嘴上经常说着:"我家女儿可乖了,可真是贴心的小棉袄呢"但是等到女儿高中毕业的时候,仍旧没有选择让她读书,理由就是家里无法供养两个孩子。
可是林大爷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听话,虽然并没有在外面"偷鸡摸狗"但是确实属于并不正干的类型,但是林大爷还是愿意为了儿子放弃女儿的前程。
他总是告诉女儿:"不要怪家里,毕竟将来我是需要你哥哥给我养老的"。女儿听了也没有反驳,总是乖巧的听着。
林大爷七十多岁的时候身体状况欠佳,于是就提出需要儿子来进行养老的义务,但是儿子却以家里不便为由,把林大爷送到了养老院。
但是林大爷的女儿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却反而把林大爷接到身边照顾,林大爷自己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子,反而现在却需要女儿照顾。
这个时候他才含泪对周边的人说,如今才知道生儿生女真的不同。
林大爷的事例让很多人都表示了:虽然嘴上说着小棉袄,但是仍旧把一切留给儿子的思想,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怎么能成才?
想要自己的儿女出色,那么正确的教育时一定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 不偏心
尽管大家都说五个指头还不一样长,偏心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在家庭里不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么他们长大之后肯定不会特别和谐。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偏心的父母他们平日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男孩儿,男孩自然觉得自己就是主宰,是家庭中的王者,而在他们眼里女孩都是青铜,不值得一提。
父母的偏心大部分的结局都是孤独终老,被偏心的那个觉得只有享福才是自己的归属,养老与自己无关,而被不重视的那个觉得既然你觉得他好,你就和他过去。
如果父母保持不偏心的状态,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么才有可能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偏心。
- 正确的道德观
每个人都对儿女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但是自己的孩子真的给予同样的回报了吗?很多的孩子大多都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在年轻那会反而和父母比较生疏。
在平常的生活里父母就应该教会自己的学会感恩,感恩每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对社会要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
在读书的时候要告诉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加努力的应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能力在父母老去的时候进行养老。
而孩子和别人闹矛盾时,不要一味的指责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找出两个人的原因。
- 身体力行
生活中我们家长可能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习正能量,但是一轮到自己身上,反而觉得自己处处有理。
作为孩子他们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所以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不一样,肯定会优先学习看到的。
所以如果父母在生活里想要自己的孩子出色,那么就得自己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孩子看到的和听到的是一样的,自然孩子也会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的美好。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想要自己的孩子优秀,那么在他们没有长歪之前就要进行训练。大家说是不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7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