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关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直都很有争议,但是在这个充斥着压力、焦虑的时代,我们更多的选择了行万里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旅行。当我们有时间和金钱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出走远方;当我们感觉到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度假旅行。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旅游。
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就在于: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是行走。旅游是指游玩,通常是团体出行,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旅游就是旅行游览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行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旅游也是一种娱乐活动,任何去外地游玩都可以算。世界旅游组织指旅行的定义是某人出外最少离家55英里(88.5千米)
我们都在渴望着去个美丽的地方拍照打卡留念,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跟当地人说过。
走马观花似的在路上,我也曾是这样。去到每一个地方,打卡必游TOP10,当地美食,然后拍照留念发朋友圈。获赞确实不少,但国内去的地方多了,总觉得到处都千篇一律,发现原来古城卖的东西都一样,各种小吃街不过如此。
直到翻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才发现原来真正的旅行是你到一个地方,闭上眼睛都能知道这里最繁华的时候都经历了些什么。
我一直都对避暑山庄没什么感觉,觉得在北京就去看看故宫、颐和园就好了。直到看到《文化苦旅》的山庄背影,浅浅了解了 这个从康熙到咸丰曾经的热河行宫,再打开 蚂蜂窝 一看 才发现,我曾经拒绝了那么一个美好的地方,已经深深为夏天种草。
再就是 ,本身自己就是喜欢杭州的,只不过当时去西湖时,只喝了一杯60的西湖龙井,也不知道杭州的历史,读了余秋雨的《杭州宣言》我才知道,原来西湖当年差点消失,还多亏诗人苏东坡的抢救,在苏轼的建议下,西湖内清淤的泥浆,垒在西湖的湖心南侧成为一道长堤,方便了群众出行、用水、养殖、种植,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
如果喝茶的时候想想这些画面,八成这60块钱一杯更值点吧。
还有前一阵看的《国家宝藏》,最让我感动的是梁家辉回忆自己在故宫穿着戏服,站在故宫一隅,感慨 古代帝王是否也像他一样站在这个位置,看自己的家。
可能,有些地方,因为历史,所以传承,因为传承,才值得走万里路。
还有,听说莫高窟写的更好,还好没翻到那,要不然我怕什么时候又一头扎进甘肃,毕竟,大西北,是一个去了就不想回来的地方,这回得看看黑马河日出,茶卡盐湖的银河,再回平安县买最甜最甜的葡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