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在追寻一种怎样的生活?十几岁的时候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总是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拥有朝九晚五体面的工作还有多姿多彩的闲余生活。
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要的越来越多。经常在想以后的日子会是怎样的,我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遇见什么样的人,做着什么样的事情,经营着怎样的生活。
很多人一直是在朝着梦想的方向去努力,大房子,落地窗,朝九晚五,春去秋来。
在大城市里生活想接触更多的人见识更多的世面,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感受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是无论怎么伪装和融入,始终都找不到自己与大城市的契合点,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只有在失眠的夜晚,脑海中浮现家乡的街道和路灯时才逐渐显现。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之后和男朋友一起留在了上学的城市。两个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在打包行李的时候就在想象以后两个人窝在沙发看电影的幸福场景。可现实是,两个人在找房子的时候就陷入了僵局。女生在想找房子要离公司近一点,所以想着先把工作的问题解决了在找房子,而男生呢,想着先找到合适的房子住下来再说工作问题。
后来,租房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也慢慢出现。上班时间不一致,交通方式也不能统一,工作的压力使得他们下了班也没有精力去丰富生活,房租水电费带来的焦虑以及每天点外卖的生活摧毁了他们最后的心理防线。
当城市的生活只剩下苟且,那个承载我们梦想的一隅角落已然成为一具没有温度空壳,曾经想征服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如今也只是苟安一角毫无情怀可言。
我们爱追求诗和远方,追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满足,以为充满诗意的环境就是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生活,有远山,有深林,有溪涧,有用之不竭的蔬菜瓜果和鸡鱼肉蛋,然而现实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诗意的生活并不只是单纯的归隐山野,而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和烟火气。我们追求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沉静的、敏感而富有创造力的心去感受去生活,这片钟灵毓秀的大地上的每一处角落都是我们诗意生活的栖居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