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刘封死的原因,有许多,可以是不支援关羽,间接造成失荆州,亡关羽;可以是失守上庸三郡,直接导致孟达反,三郡失;更可以是过于刚猛,刘备百年后阿斗无法控制;然总结起来通俗一句话,刘封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没有作用,在刘备心目中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刘封本姓寇,祖上被封为罗侯,也算是名门之后,母亲刘氏是长沙定王刘发后代,说起来还是刘备也是同宗。当时刘备流落荆州,依附刘表时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后代,看到寇封就喜欢了,即收刘封为子。
以刘备看人眼光,刘封人品和潜质上一定是不错的,当时的刘备是把刘封作为接班人培养的,虽然后来又有了阿斗,刘备依然想努力培养刘封,并带其入川。
刘封入川时二十多岁,而且单独带领一队人马,可见在荆南之战中已经历练过了的,其不负期望,一路上功劳建立了不少,打下益州后被封为副军中郎将。这是刘备肯定觉得这孩子很棒,非常给自己长脸。
随后的汉中战,刘备还把刘封派出去与曹操对垒,让曹操想念起自己的儿子,可见刘备此时对其的信任是暴涨的。
接着刘备让魏延守汉中,派刘封去率领孟达攻上庸,这个安排明显体现出对两人同等的重视和信任程度,刘封也不负众望,拿下了上庸三郡,并与孟达及当地豪强申仪、申耽共同管理。
此时的刘备心目中一定非常得意自己的安排,自己收的义子都可以独当一方,而且迅速成长。
然后好日子转瞬就到了拐角,刘封到底才三十岁不到,血气方刚,这一路顺风,本身又文武双全,自负轻率是必然的。
上庸守军,从刘备安排来说,刘封老大,孟达老二,但是孟达也是当初和法正一起投效刘备的,也算有功之臣,本来自己好好的在这里打上庸建功业,结果刘备安排一个老大过来,肯定心有不甘,与刘封的不对付是显然的,最后闹出被夺仪仗队的事情。
刘封不能处理好孟达的情绪,最后闹出两人不和的闹剧,最后演变成带兵投敌,对于刘备来说,其无法统率不稳定地区的将帅,作用降低了。
关羽北伐围困襄樊时,几次叫刘封孟达支援,但是都托言“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无论从听命的角度,还是战略的角度,或是战术的角度,刘封都应该派遣部队支援,甚至只从利害关系也应该派遣,但是没有援军,坐看关羽亡、荆州失。
刘封既然以守上庸为托辞拒绝出兵,对于刘备来说,让其守那里,就无法实现汉中、上庸三郡与荆州协防,作用又降低了。
接着就是孟达带兵投降曹丕,然后带着更多的兵回来攻打刘封,这个时候刘封独自面对孟达及徐晃、夏侯尚等一干部众,处于绝对弱势,地方豪强申仪、申耽先后反叛,刘封”破走还成都“。
丢失了上庸三郡后的刘封,虽然活着逃回成都,但是对于刘备来说,一个逼反部属,拒援友军,丢失守土的将领,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更重要的是他非常自负轻率,肯定也无法承受降低的地位,为避免以后他再闹出事情,刘备只有赐刘封自裁。
而刘封死前感叹,悔恨不听孟达的话投降魏国,这更证实了刘封之所以敢回成都,也是自负父亲会宽容他,会怜惜他的能力,可惜他错了,对于刘备来说,他没用了,就只有一条路。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1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