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搜新闻来了解一下。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18人因学分不达标本科转专科,引发了广泛关注。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此给予肯定:“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适度增加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是应该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吴岩表示。天天打游戏,谈恋爱,浑浑噩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华科大教务处表示,“本科转专科”政策自2018年起施行,学分未达标受到红牌警示,或累计两次受到黄牌警示的,实行本科学业淘汰机制。
云南大学已将“严进严出”纳入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以考试为例,云南大学学业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各占20%,期末考试占60%,一旦补考不过就必须重修。与以往“60分万岁”不同,云南大学现在要求学生平均分必须达到70分才能拿到学位证。2018年,云南大学共有4119名毕业生,有220人因为学分未修满等原因无法按时毕业,还有6名学生被要求退学。
一些职业院校也开始“铁腕”整治学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公示期满、学生申诉期结束后,对2017-2018学年学生中,经补考后学业成绩仍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退学,40名学生予以留级。
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苏老师,在他教授的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中,给了22名学生零分,因其期末文章被判定为抄袭。为避免学生们为此“道歉、申诉、求情”,苏老师特意给学生们写了一封邮件,言辞犀利,明确表示“此分不改”。“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
同在9月,为防止上下年级抄袭、同学之间抄袭,清华也放大招了:上线作业查重服务。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将为全校教师提供教学过程中课程作业的查重服务,成为全国首家对学生课程作业查重的高校。
如今,国内各高校铁腕整治学风已成趋势,宝宝们,别再抱侥幸心理了。
......
好吧,一向以“严进宽出”著称的中国高校,现在也要认真起来了,纷纷开始念起“紧箍咒”,严把毕业关。一些幻想挤过独木桥就能一劳永逸的学生们傻眼了,啥?国内大学要实行严进严出了?早知道就出国留学了!哭晕...
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重压之后,脱离了老师和父母的管束,进入到课程和管理都较宽松的大学里,就像脱缰的野马,开始挥霍着大把的时间,过起“梦寐以求”的生活。逃课、睡懒觉、吃零食、逛街、社交、通宵打游戏、追剧、娱乐,图书馆里满是窃窃私语打情骂俏的小情侣...
总之,除了不学习不劳作,别的什么都想尝试。考试作弊、挂科屡见不鲜。
那些年,我们认为高考将决定我们一生的命运,拿着高考分数寻找梦想中的大学,以分数为赌注,与梦想一决高下,可后来呢?
“学校敢于对挂科的学生说不,教师上课更有底气。只有实行‘严进严出’,才能根治多年存在的学风顽疾。”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说,本科淘汰是全世界高校的通行做法,特别是国外著名高校,本科淘汰率都较高。
的确如此。
目前,就连以最难毕业著称的中科大、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名校都远未达到欧美高校“严进严出”的标准。以美国为例,全美4年制大学有超过53%的大学生6年才能顺利毕业。而国内最难毕业的大学之首——中国科学院大学,从最新公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上看,14届的332个本科生延期毕业人数有30人,约占10%,退学人数10人,约占3%,中科大学生4年顺利毕业的比率约87%。
这就难怪,同是敲门砖,国外大多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手里的文凭就硬气得多。HR们心里很清楚,国内很多大学的文凭是没多少含金量的。毕竟,挑灯夜读凭实力拼出来的证书,和蒙头大睡靠运气混出来的证书,那能一样么?指望一群四年来混日子的年轻人进入社会步入职场后能挑起重任?未免太乐观。
不能不说,国内高校治理学风,此举实在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既然知道了普通大学也没那么容易蒙混毕业了,那无论如何也得拼命考上一所好大学不是?不然,上个二三本,也得苦哈哈地学四年捱到毕业,那又何必呢?再说了,在“宽进严出”二三本院校里,有与之匹配的教育资源吗?优秀的师资力量永远都集中在顶尖的大学里,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学生挤破头都想进的清华北大,究竟有多难考?
据统计,2017年清华北大在全国共录取6558人,而2017年全国高考总报名人数为923万,录取率仅为0.07%。也就是平均1万人中录取7个。再分配到各个省份,录取率更远低于平均水平,每位中国学子要面临九百多万名竞争对手,难度可想而知。
这不能怪中国的大学要求太苛刻,毕竟中国人口众多,每年考生数量庞大,能评为世界级顶尖大学的学府又屈指可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来都不是一句夸张的玩笑话,而是中国学子们必须面临的严峻事实。
相比国内的清华北大,国外的顶尖名校显得友好得多。
根据最新公布的QS2019排名,中国大学虽多达两千多所,但跻身世界Top100的大学仅有6所。Top100的大学中,美国有31 所,英国 18 所,加拿大 2 所,澳大利亚 7 所。
不明就里的小伙伴说,我同学成绩不比我强多少,竟然能考进国外顶尖大学,国外大学要求这么低?太水了!骗人的吧?
其实不然。
国外院校多是“宽进严出”,但这种“宽进严出”,与国内二三本院校的“宽进严出”,有着天壤之别。
就拿澳大利亚为例吧,全澳共42所大学,7所都排名世界100强,教育质量可见一斑。如此优质的世界名校,之所以放低门槛,就是为了给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一次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当然,至于要不要把握机会,要不要拼命努力,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得看自己了。但这对中国考生来说,绝对是高考失利后二次重生的极好时机。
在国外读大学,不见得会比高中备战高考时轻松,甚至还要辛苦得多。这种辛苦,不再意味着早晨7点的闹钟、堆积如山的试卷和老师家长压在肩头的期望,而是内心对未来的思考和对当下每一分耕耘的认真抉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9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