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最智谋的两个人大家肯定会想到刘伯温、姚广孝。二人都是被神化了的人物。
那我们就先说说“刘伯温”:
著名的《烧饼歌》是刘伯温毕生最广为人知的杰作。
关于《烧饼歌》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早上,朱元璋正在吃烧饼当早餐,刚咬了一口,就有内监通报:“国师刘基觐见!”朱元璋突然来了兴趣,打算戏耍他一番,于是把咬过一口的烧饼用大碗盖住。刘伯温一到,他就问:“先生神机妙算,可知这碗中是何物?”刘伯温掐指一算回答:“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是被您咬过一口的烧饼”
我们都知道刘伯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不少功勋,其和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和蜀汉的丞相诸葛孔明一样也是个在民间被神化了的人物。刘伯温的《烧饼歌》真的那么神奇么?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他的预言。
最著名的一句话是:“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这里的“燕子飞来”中的“燕”指的就是燕王朱棣。不论刘伯温对以后的事情推测的是否准确,但对朱元璋死后的预言还是十分准确的。当然《烧饼歌》不止如此,他几乎预测了从明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事件。堪比袁天罡的《推背图》。
其实除《烧饼歌》之外,刘伯温还用“遇顺则止”四字预言了明朝的灭亡,这是在朱元璋一再追问明朝国祚时,刘伯温给出的答案。
我们知道,明朝最终是在李自成、张献忠以及满清的三方夹击下覆灭的,而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大顺”,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年号为“大顺”,当时满清的年号也是“顺治”,真正的“遇顺则止”,刘伯温预言的精准程度令人叹服。
说完刘伯温我们再来聊聊“姚广孝”
很多人喜欢把刘伯温与姚广孝放在一起比较,实际上,虽然刘伯温的民间知名度更高,但姚广孝的历史影响力更大。姚广孝是靖难之役的总策划师,是朱棣当上皇帝的首功之臣,姚广孝对于与朱棣的作用,要远远胜过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作用。对于朱元璋来说,刘伯温可能连前十都排不上,但对于朱棣来说,姚广孝却是绝对的第一。
刘伯温预言明朝灭亡时说的是“遇顺则止”,姚广孝预言明朝灭亡时说的也是四个字,但是,二人的方向却截然不同,刘伯温指明的是敌人的情况,姚广孝指明的则是明朝自身的情况,他甚至具体到人,准确预言出了谁将会是未来的亡国之君。
朱棣在选择明朝皇陵时,看中了北京昌平北部的黄土山,即我们现在说的“十三陵”。当初,朱棣曾问姚广孝:“你看这块风水宝地,能埋葬朕的几代子孙?”朱棣这句话实际问的是:“你看明朝能传多少代?”
姚广孝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却被后人认为是神机妙算不输刘伯温,他说:“万子重孙!”这四个字的表面意思是明朝会千秋万代,但实际上却另有深意。姚广孝的真实意思是,明朝会亡于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孙子崇祯皇帝。
史学界一直有“明朝亡于万历”的说法,意思就是说,明朝的衰亡是从万历年间就开始的,所以姚广孝特意提到了万历皇帝。而这里的“重孙”却并非我们今天的含义,而是“第二个孙子”的意思。
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继任者是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但光宗只在位了一个月就暴毙了,之后由他的儿子(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明熹宗早亡无子,传位给弟弟朱由检,即万历皇帝的另一个孙子。我们知道,这个朱由检也就是明朝的亡国之君明思宗崇祯皇帝。
所以,姚广孝的“ 万子重孙”后来是精准应验的。姚广孝的最厉害之处还不是精准预言,这种程度很多术士都能达到,他的真正能耐在于,他在回答朱棣问题时,既做到了尊重事实,又做到了取悦圣心,可谓是语言艺术的殿堂级玩家。
同样是用四个字准确预言了明朝的灭亡,大家认为刘伯温与姚广孝谁更胜一筹呢?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