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巴黎圣母院怎样重建最美?竞赛226选1,两位中国设计师夺冠

巴黎圣母院怎样重建最美?竞赛226选1,两位中国设计师夺冠

今年4月15日,建成760年的巴黎圣母院被一场大火烧毁,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断、坍塌、倒下,中世纪的木结构屋顶被完全摧毁。

大火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称,打算在5年内恢复巴黎圣母院。

然而

大火过去了3个多月,

各种现实问题暴露出来。

当初承诺捐出巨款的大佬们,

现在连垃圾清理费也不愿付了。

△相关报道微博截图

比起其他人冷眼旁观的态度,

全球建筑师的热情却异常高涨。

最近,有几家设计媒体主办了一场

“巴黎圣母院重建设计竞赛”。

226项参赛作品来自56个国家

最终胜出方案由超过30000人投票选出。

此次比赛旨在为巴黎圣母院教堂的未来

重建创造一个新的愿景。

8月6日,竞赛主办方GoArchitect公布结果,

来自中国的 Zeyu Cai Sibei Li

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获得冠军!

先来看看他们的设计作品:

“巴黎心跳”重建效果图

蔡泽宇和李思蓓对自己的作品作了这样的解释:

巴黎圣母院见证了巴黎800多年的历史。它燃烧,生存,与不断变化的世界共呼吸。这次灾难给圣母院留下了伤痛的烙印,这成为了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我们相信2019年的大火将会给圣母院带来涅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新塔尖设计成多面镜,与镜面屋顶一起柔和地发射着周围的景观。每时每刻,这座建筑都会有新的外观,与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相匹配。通过反射,建筑、城市和时间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尖顶上漂浮着一个时间胶囊,每半个世纪开放一次。

磁悬浮装置保留了过去的记忆,也为未来的故事保留了空间。新塔尖代表了人类的记忆、存在和希望。时间胶囊有节奏地上下移动,与城市一起呼吸和跳动。塔尖的内部,利用玻璃的反射,则形成了一个“城市万花筒”,充分诠释了巴黎圣母院玫瑰窗的美和逻辑。

万花筒的中央是漂浮的时间胶囊。通过反射,人们可以看到城市景观的拼贴画,而人则在画的中心。空间和时间在这个虚幻的空间中纠缠在一起。在这里,人们回忆、忏悔、祈祷。宗教符号为每个人的信仰和希望提供了一个的答案。现在,是时候让“巴黎心跳”成为现实了。

资料显示,蔡泽宇在杭州长大,后来就读于清华大学,攻读建筑设计,拿到了学士和硕士文凭。再后来,他去了康奈尔大学读建筑学硕士。

去年12月,蔡泽宇在“建筑学院”网站上推荐了一篇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的演讲。该网站对推荐人的介绍中显示,蔡泽宇曾在伦佐·皮亚诺意大利事务所实习、现就职于芝加哥SOM。

资料显示,SOM建筑设计事务所(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成立于1936年,是世界顶级设计事务所之一。

蔡泽宇在清华大学的导师是朱文一教授。朱文一工作室的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其中,蔡泽宇参与的作品PLAN O获得ArcBazar奥巴马总统图书馆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巴黎心跳”的另一位设计师李思蓓的相关信息更少。仅有的资料显示,李思蓓来自北京,本科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和蔡泽宇一样,李思蓓随后也去了康奈尔大学,目前同样在芝加哥SOM工作。

根据个人领英帐号的资料显示,李思蓓在芝加哥SOM之前,曾在国内多家建筑设计机构实习过。

而且,根据她本人填写的教育经历(2012年高中毕业)推测,李思蓓是位“90后”女生,如今还不到30岁。

2016年,李思蓓参与的《城市缝"盒"--互联网时代下以城漂族为主导的老社区改造》,获得了第四届"中联杯"大学生建筑设计国际竞赛三等奖。

GoArchitect对蔡泽宇、李思蓓专访:

关于自己

我是蔡泽宇,我在杭州长大,在清华大学开始我的建筑生涯。六年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我开始探索艺术,科学和复杂的建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的第一站是康奈尔大学。为期一年的研究生课程很短,但短暂的课程为我打开了不同领域打开了大门。它激发了我很多思考,并教会我如何通过学术方法获得知识。后来,我在芝加哥定居,并在SOM工作了两年多。每天,我都在努力利用创造性思维和理性绘画将想法从草图变为现实。

思蓓来自北京。她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长大,一直着迷于建筑如何跨越时代,并讲述从过去到未来的四维故事。思蓓是在北京工业大学读的本科。建筑为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和一种表达自己的语言。在康奈尔,她花了很多时间了解建筑如何与其他学科互动。思蓓现在在芝加哥SOM工作。

为什么参加这次设计大赛?

我们还记得巴黎圣母院着火的那天。看着尖顶倒塌的视频,我们无法相信。我们的感觉非常复杂:震惊,悲伤和遗憾。我去过巴黎圣母院两次,一次是在我儿时,另一次是我在欧洲实习期间。

思蓓在欧洲的志愿工作期间也去过巴黎圣母院。尽管我们在不同年龄,不同年份和不同背景下参观了巴黎圣母院,但我们有同样的感觉。我们相信这是巴黎圣母院的力量。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欣赏比例,材质,光线和空间。巴黎圣母院宏伟,美丽和宁静的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力量让人们心灵感到震撼。

这一建筑遗产不仅属于巴黎,更属于全世界。巴黎圣母院是800多年来人类历史的见证人。它燃烧过,幸存过,它与不断变化的世界共同呼吸。每当灾难给巴黎圣母院留下印迹,都成为其历史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目睹了巴黎圣母院的重要时刻,我们希望我们的想法能帮助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和重建。将建筑语言用视觉呈现出来,这是我们表达对圣母院过去的最大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的最佳方式。这也是我们不加思索地参加本次比赛的原因。

再来看看另外5个进入决赛圈的方案——

加拿大设计团队的方案是以对这座教堂哥特式建筑的原型进行创新。外立面抛光的不锈钢银色尖顶,在巴黎的天空中显得庄严而优雅。

英国设计团队提出了喷泉方案,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两个主要元素:水与光。水从天空中坠落,象征着生命和健康,无时无刻不在。光象征着光明与未来,是对巴黎圣母院的美好祝愿与憧憬。

另一个英国团队的方案的目的是尊重与和谐,并符合哥特式建筑的基本原则,创造出充满光的高耸体积。从外观上看,现代的、极简主义的玫瑰环绕着尖顶的底部,其材质和几何结构与原始屋顶相一致。

美国设计师的想法很不一样,本方案利用充气玻璃纤维屋顶方案提供了一个临时解决方案,白天作为充气式的屋顶,夜间通过全息投影再现巴黎圣母院屋顶。

日本设计师就提出一个想法,把绿植做成屋顶和塔尖的形象,突出了自然跟建筑的融合。方案名为“漂浮森林”,象征着复兴。保持“空”的空间,它象征着巴黎的起源。▼

方案数量太多,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到网站浏览~

不过遗憾的是,尽管这个方案匠心独运,但它能够真正落地的可能性并不大

该竞赛是由民间机构GoArchitect发起的,并非法国政府,公开资料也未显示它获得了任何法国官方的授权,所以这并不是最后真正实施的方案。

不过,GoArchitect发起这项竞赛的初衷,并将之命名为“人民的巴黎圣母院教堂设计竞赛”(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本身就是为了呼吁法国政府对一切可能的方案采取开放姿态。

自四月份大火之后,圣母院的修复方案就引发了“路线之争”:恢复原貌、还是加入创意性改造?

由于巴黎圣母院在法国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恢复原貌”的观点在刚开始占据了上风。不过,在火灾中倒塌的塔尖并非圣母院始建时的建筑,而是建筑家杜克在19世纪主持修缮时所加建。

鉴于此,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态不反对用“当代建筑样式”代替倒塌的塔尖。7月17日,法国通过了一项具有争议的重建法案。按照该法案,圣母院不必按照原样重建。

这一消息大大鼓舞了设计师们的创造力。

来源丨综合中新网、GoArchitect官网、中国建筑协会官网、界面新闻 等

编辑丨JohnnyQ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283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