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想法】,就算睡觉的时候也不例外。
一、
当我们决定做任何事情之前,不管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大事要事,还是很简单却很烦人比如今晚吃什么的事,想法都会像博尔特百米冲刺一样,始终保持在最前面,唯一不同的是:博尔特可能会落败,但想法永远不会,它永远靠前,不管我们意识到没意识到,事实都是如此。
当我们的想法推动我们展开了行动,眼睛会看到,耳朵会听到,鼻子会闻到,身体会感觉到,有时候,我们还会产生一种直觉感,但不论如何,【行动】已经展开了。
当想法或者行动发生的时候,也会伴随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元素——【情绪】,不管我们是在和另一半怒气冲冲的吵架,还是在严厉的训斥孩子,又或者是在满脸堆笑的向领导示好,都会产生各种情绪,有喜怒哀乐忧,还有更多的情绪种类,这些情绪有时候会对我们造成巨大的困扰,也是我们希望解决的。
于是,想法、行动、还有情绪,这三个元素就形成了一种模型,叫做认知三角形。我们可以用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大部分事情。而且,只要你去回想一下最近你自己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你做了什么,就会发现:想法、行动和情绪这三变量是相互交叉关联的,其中一个改变了,另外两个也会改变。
为了更具体的说明这一点,我来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你正在专心致志的写东西,这个时候,最不希望的就是别人来打扰了。但这个时候,妻子却突然过来,把一件衣服披在了你身上。原来,妻子买了一件新衣服,想让你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所谓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按照以往我的剧本,我会很不耐烦,然后妻子会不高兴,会说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如何如何,接下来,如果气氛不好,争吵还会升级,发展到翻旧账,互相批评等等。
但是,当那个不耐烦的想法出现的那一刹那,我选择了去看它。其实就在很短暂的时间,我选择了改变一下想法,因为我不想吵架,于是我说了一声谢谢。是的,一切就都改变了。妻子的不满没有发生。试完了衣服,我可以继续打字。一家人的心情都很好。
或许,这个例子不太那么恰当,但为了保证想法、行动和情绪确实是可以互相影响的,我用了一个自己的真实例子。
我所想表达的无非就是,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想法、行动和情绪确确实实是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真心的这么认为,对于我们接下来的成长是一个必要因素。
二、
在这种基础上,我提出一个观点,叫做:【想法定格!】具体而言,就是想象自己大脑里有一台十分高级的照相机,当想法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相机会自动的【咔嚓】一声拍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上,是我们此时此刻的想法。
想法定格之后,我们需要的就是去观察这个想法,不必强迫自己做什么,只是去想这样一件事情:这个想法将会对我接下来的行动和情绪造成影响。
是的,重复一下这句话:这个想法将会对我接下来的行动和情绪造成影响。
我们来看一看日常中的很多场景,比如当你需要上台做一次演讲的时候,或许你会很紧张,你的想法会说,我很紧张,我不行的,结果呢?上台之后的你,显得畏手畏脚。于是,当你下台之后,你会告诉自己说:看吧,我就说过自己不行的。
这也是一个想法、行动和情绪相互影响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总是有很多人习惯说,想法决定了一切,其实我不认为这么说足够准确,确切的说是:想法很重要,但它和行动还有情绪都只是一个变量,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下面,运用【想法定格】:想象一下,你即将上台了,你出现了很多想法,很杂乱,这个时候,你最应该做的不是什么简单的给自己加油打气,也不是自怨自艾杞人忧天,而是应该先【咔嚓】一下给自己的想法定格一下。
然后你去看想法的照片,去看这些想法将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它们是更积极还是更消极,它们所能导致的最直接的行动是什么?是畏手畏脚还是大大方方?你的情绪会受到什么影响?是很自信高兴还是很伤心很害羞?
这种【咔嚓】的想法定格就叫做一种觉察,它能够让你在以往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中跳脱出来,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感觉。
实际上,很多冥想也是这个道理,当你觉察到了,改变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三、
当然,认知三角形是从人类思维规律中抽象出来的,它必须符合人的规律。很多人对于暗示的力量深信不疑,类似烧香拜佛那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暗示。在那种暗示心理学中会告诉大家:只要你深信不疑,那么你一定可以成功,一定可以怎么样怎么样。
这句话有错吗?没错。但可惜的是,我们无法做到深信不疑。比如我们每天暗示自己会成为亿万富翁,但如果我们不行动,我们不去升级自己的能力,那么你自己其实也是不会相信这种暗示的。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比如说传销,第一件事情做什么?洗脑。洗脑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改造,让你对这件事情深信不疑。当你真的深信不疑的时候,其他的什么亲情爱情都是浮云,所以传销人员会做出很多让正常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之前有个新闻报道说,传销的女孩把自己的父亲骗到了传销组织,后来,她的父亲跳楼自杀了,很令人唏嘘。
再具体来说,虽然我们可以想法定格,可以去观察,但我们很难去真正改变什么。这一点其实也是心理咨询的真正核心所在,所有的心理咨询核心秘密无非在改变当事人的认知,让他对一些事情“深信不疑”,由此,他真正的发生了改变。
所以,我们学习认知三角形,一定要杜绝一个误区:那就是改变想法,改变一切。
我们不是要去改变想法,而是去观察想法,我们需要的是掌握这个认知的规律,觉察到、意识到,通过看到它,体会它,最后再尝试改变它。
所以,有一句话要告诉大家,就是:我们要不急着改变。是的,不急着改变,告诉自己,这样心才能平静下来。
相反,如果说,掌握了这个工具,就一定可以如何如何了,试问,世上真的会有这种东西吗?不存在的。
这也有点自相矛盾的意思,我们是本着改变自己的态度进行学习的,但是我们的心态却不能急躁,更大的精力要放在去观察分析上面,而不是追逐那个结果上面,结果早晚是会发生的,那个真的不是重点。
啰里啰嗦这么多,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在做出具体的行动之前,在那电光火石间,需要【咔嚓】,让想法定格一下,停一下,然后改变就会发生。
[我是镇之,希望通过分享,和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今后,我也会只写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让大家有所收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