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深度游故宫”阿杰告诉你故宫的几个故事

“深度游故宫”阿杰告诉你故宫的几个故事

在2020寒冷的冬季,阿杰去到了故宫,被故宫的古建筑群震撼到了,红墙黄瓦,太美了,接下来阿杰就与大家分享几个故事。

1、故宫名字的由来

故宫原名紫禁城,是因为天帝住“紫宫”,那天子也要住“紫”。至于禁城就容易了,皇宫内院,岂是老百姓随意走动的地方?

1924年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赶跑了还躲在紫禁城中的溥仪。第二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供百姓参观。从那时起,紫禁城变成了“过去的皇宫”,所以被称为故宫。

2、午门的谬误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大门,但不是皇城的正门。皇城的正门是天安门。午门因位于正中子午线上而得名。

午门主要是皇帝颁发诏书的地方。常听说“推出午门斩首”,在皇宫的正大门杀人?大家想多了。午门跟本就不是杀人的地方,“柴市”或“菜市口”才是。只是明朝时候大臣忤逆了皇帝,会被摁在午门打板子,而且有没熬住被打死的,所以大家对午门这个地方很忌惮。时候久了,以讹传讹就成了“午门斩首”。

3、神武门的由来

神武门其实就是玄武门,故宫的北大门,南朱雀北玄武。但是康熙皇帝叫玄烨,避讳这个玄字,所以改成了神武门。

4、大门上的铜钉

门大了,自然要用板子拼出来,慢慢的就出现了门钉。到了清朝门钉早已变成了装饰品或级别的证明。门钉为铜制,故宫是皇家最高等级,每扇门横纵各九列,共九九八十一颗门钉。只有东华门例外,东华门俗称“阴门”或“鬼门”(走棺材的),所以门钉用“阴数”,就是偶数,所以是纵九横八,共七十二颗门钉。

5、太和殿上无满文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故宫内廷的宫殿,如乾清宫、坤宁宫等匾额上都是满汉两种文字,而外廷的宫殿如太和殿等都只有汉字。

明朝时候的故宫当然不会有满文,满文匾额是顺治皇帝加上去的。一直到大清结束,袁世凯闹“洪宪”,引发民怨。为了向百姓们强调他不是复辟满清,所以把外廷匾额上的满文都去除了。这不过这样的小动作与他逆行历史潮流相比,实在没什么作用,所以他的皇帝梦也仅仅做了83天而已。

好了,喜欢阿杰的文章记得点击关注,后续还有更多的精彩为您呈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9314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