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裁员/降薪/欠薪/无限期放假...新能源车寒冬来临,2020年路在何方?

裁员/降薪/欠薪/无限期放假...新能源车寒冬来临,2020年路在何方?

在2018年全球销量最高的前二十大新能源车型中,有13种车型由中国厂商制造,包括比亚迪、奇瑞、北汽、上汽、吉利等车型均榜上有名。但是补贴退去,特斯拉的强势来袭,将中国新能源车企打回原形,直接将“白热化”阶段步入“冷冻期”。

在这场寒潮中,哀嚎的不仅是车企,还有一群“冻得发紫”的人儿们。《芯扒客》分享一则网友分享的故事《汽车的寒冷就这样来了,而我身在新能源企业.....》,大家可以切身感受其中这个寒冬给人带来的无奈和无助。


以下为故事原文:

2018年初,汽车业的寒冷似乎还没有来,到处能看到一派所谓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新能源车企,新车型的研发、新车型的上市、新工厂的开建。

而我也正是在2017年底进入了汽车行业,放下了快10年的另一身份,投入了汽车行业中。对新能源心之向往。

如果说新能源车企在2018年还在准备和忙碌中,到了2019年,新能源车企就“唰”的下滑了,其实它并不是突然间下滑,只不过依靠着融资活命的新能源车企,却频频融不到钱了。

由于,裁员、降薪、欠薪.....充斥着整个2019年,而这恶化的程度在2019年下半年尤甚。时常听到原来好找工作的前同事,已经找了3、4个月无果,无奈,逃离北京,或许应该说被逼出北京,向江浙、珠三角,甚至川渝地区寻找新工作机会。

也听到前同事的公司开始降薪了,全员降薪30%以上,某些部门裁员50%以上,更是听到前同事已经整个组全部解散,拿着赔偿金走人(直到现在回想,觉得能拿赔偿金走人的企业还真是良心企业)。

于是,提前放年假、无期限放假、放假长达三个月,薪资砍半.......2019年底就在这样的声音下匆匆地、草率地结束了。

彼方是新能源,此方是传统车企,似乎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BBA的裁员潮,地方政府对自主品牌的救市....2019年隔三岔五,不断有新闻爆出,也收到了同行的各种认证。

似乎活的还不错的企业,就只有日企了,这也不难解释,日企的车辆,没有对错,“平庸”之选太适合这种经济局势了,人们也更愿意不花了解成本,不花经济成本,闭着眼选择一辆日企车,准没错。

于是乎,有人说2019年的车企两极分化严重,而我看来,并没有两极分化,只有恶化,没有分化。

而我,身在新能源车企中,以上的所有种种,让我在2019年尝了个遍,2019年也是唯一一年刷新我认知的一年,工作十余年,突然不认识这个社会,不认识工作,不认识企业,所有的认知,全部揉的稀碎,颠覆了三观,或者所有的价值观。

2019年下半年,大家纷纷在找后路,要找新工作,可现实又给了我们无数巴掌,高不成低不就,或者干脆连低就的机会都没有时候,大家开始“回归”鸵鸟状态,继续行尸走肉的上着班。

此刻,我的内心已死,只有在生活费、学费、房贷、车贷等等现实中一次次让内心恐惶,也是在这一年,体会到了无能为力。

再于是,为了生计,原来不耻的方式,欣然接受,为了生计,为了维持家庭,赚着金额稀少的兼职。

破局之路在何处?生存的希望在哪里?

也在这一年,对自身的怀疑无时无刻出现,平庸?自负?苦苦寻求不到答案。看着周围跟自己一般的人,顿感凄凉。无力感再一次袭来。

我不知道,2020年,路在何方?我只知道,我已无路可退,唯有自己破局,方能度过2020年。

祝大家2020年都好运,也祝自己破釜沉舟,走出困境。

点评:新能源汽车大量亏损,补贴退坡后谁在裸泳?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遭遇了一场“倒春寒”,从公开数据看,2019年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负增长已成定局。在已经公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财报中,中国9家车企有5家的利润在下滑,其中,江淮的“正增长”是依靠政府补贴实现的,夏利将亏损从去年的10亿元缩短至今年的7亿元,比亚迪以316亿元的营收排行第一,也出现了9%的负增长,利润同比下降78%。

2020年1月7日,比亚迪公布了2019年的汽车总销量,从图表中可见,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229506辆,2018年是247811辆,累计同比下降了7.39%。

数据来源比亚迪官网公告截图

不仅如此,从折线图可见,2019年1月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的巅峰时期,同比增长率为300%,在2月急速下降,至7月开始出现负增长,而且是越来越严重。

数据来源子弹财经

在2019年10月,《芯扒客》写过一篇文章讲到,某银行内部邮件通知「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四家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将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的坏账。《四车企被传破产背后,车市预冷,汽车电子贸易商库存加倍?》

四家车企中的力帆汽车就是主打新能源汽车,2015年公司拟定向增发52亿元,下注新能源产业链,但由于相关部委认定公司骗补,减少了力帆的新能源补贴,尽管力帆多次谋求定增融资均无疾而终,到2019年第三季度利润减少20亿,营收同比下降35%。

这两件新闻都表明一个事实,新能源汽车行业似乎已经步入寒冬,但在过去的5年中,这一行业却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业”。

根据Marklines统计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1.9万辆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122.9万辆,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0%,远远超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18%,而这一突飞猛进的增长也使得中国在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2019年前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经历了重要转折,政策调整分为两大部分:去管制与市场化,其中去管制主要包括补贴政策的退坡与放宽外资企业准入限制。补贴退坡带来的财务压力与对外开放带来的竞争加剧将在未来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玩家需要直面的两大压力。

既然是电动车,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机、电池、电控。这三个部分除了电池仍然是日韩厂商的天下外,在电机、电控方面我们到底有哪些布局?特斯拉至少最早把碳化硅用到了车用电机里面取代硅的IGBT,让电机控制器体积更小。我们的国产新能源车,除了比亚迪,其它家到底在做什么?看看蔚来汽车的2019年震荡,到底还有没有未来?

我们要思考的是,前几年新能源汽车陷入“骗补”假创新,除了赚补贴,国产新能源汽车究竟有没有把资源和精力花在创新上?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存在这么多家除了骗补啥也不会的车企?

无数国外汽车品牌在自己国家都难以维持了,全靠中国市场为其输血。通用汽车、三菱汽车无不如此。为什么在国外已经半死不活,资金即将耗尽的特斯拉,来到中国就能起死回生?

如果不解决这些疑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永远不可能像手机行业一样,诞生自己的华为、小米、OPPO、VIVO。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92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