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诡计奇书《罗织经》最暴露人性的10句话!武则天看后自叹不如

古代诡计奇书《罗织经》最暴露人性的10句话!武则天看后自叹不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奇书自是不少!在唐朝有这样的一本奇书,是一个酷吏所写。

这个人,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则天在政争中的鹰犬。

他和羽党共撰《罗织经》,作为告密的典范,罗织人罪,陷害无辜,中国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

他们集整人之大成,是请君入瓮的发明者。

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

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毕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

女皇武则天面对此经,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罗织经》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是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了。不仅如此,它还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向大众揭示了奸臣为啥会过的比忠臣好的书籍。

它直接用阴凉凉、血淋淋的刀子捅开整部中国史甚至世界史,让人初看心头大震,冷汗淋漓,复看逻辑严密,自成一体。

因此,知道今日,罗织经依然被看作是阴谋学上的巅峰之作。


在《罗织经》中,有10句话可以说是极为暴露人性的阴暗,句句阴毒,让人不寒而栗。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则显。上不容罪,无谕则待,有谕则逮。人辩乃常,审之勿悯,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无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

人异而心异,择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溃。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敛翼,休求尽善。罪己宜苛,人怜不致大害。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荣所众羡,亦引众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喜怒无踪,慎思及远,人所难图焉。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友,仇之敌,敌者无常也。荣之友,败之敌;贱之友,贵之敌,友者有时也。

《罗织经》是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但是却把人性剖析到极致!

有人说,罗织经中对人性的研究,已经登峰造极,对人性的解读极为全面,甚至要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剖析得更深入。

读《罗织经》,不是为了教坏人,而是为了学习如何识奸邪小人行事之原理、伎俩!在复杂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里面,我们可以防诬反骗,识破伎俩,勿受其害。正所谓,防天花需种牛痘;只有了解邪恶,才能战胜邪恶。

《罗织经》,共分12卷:阅人卷,事上卷,治下卷,控权卷,制敌卷,固荣卷,保身卷,察奸卷,谋划卷,问罪卷,刑罚卷,瓜蔓卷。

写《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先生也评道:“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一部《罗织经》。”



古文古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有一个非常阅读困难的地方,那就是没有白话文的翻译,因此读起来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我特地找到这个版本的《罗织经》,在保留本书原貌的基础上,还批判性地对全书作了逐段逐句的解释评议。

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的,形象的了解书中的内容,它还在一释评之后,又根据史实,编写了相关的事典。


它的内容不是长篇大论,多是内容精悍!多则几百字,短的按文言文字数算还不到100字,短短几分钟,便可轻松阅读数则古人智慧典例。

闲暇时刻,都可以读一读,吸取一下其中的智慧!

一本仅需要35块钱,便能让你收益终生!

读此书如入宝山,金玉琳琅,美不胜收。

愿大家在恣情赏鉴之余,都有所斩获,携得几件宝贝归来。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

罗织经
¥35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16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