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文科应届毕业生,入职半年。
领着30W的年薪,
没有996式的福报,
同事都是教育良好的年轻人。
可我还是,
毅然决然,离职了。
开端
半年多前,我从一所颇负盛名的学校毕业。
从大学入学开始,我就在为日后的职业选择谋划,而同侪的压力也一直让我处于高度紧张与焦虑之中。我在学校期间所做的每一件事 —— 社团活动、假期实习、国际化的选修课程课程,无一不是为了在毕业后锁定一份高薪又光鲜的工作。
毕业前拿到30万年薪的offer让我无限宽慰,一直以来的付出有了回报。我很快签下了这家公司,畅想着工作后的场景。
怀揣着无数个不眠夜的想象,我入职了。
很快我意识到,这样一份头顶光环薪水可观的工作似乎不过如此。这份工作没有不好,只是突然间,那种原来不过如此的感受淹没了我。
理智告诉我,我不应该在刚入职就报着不切实际的期许,我不应该操之过急,期望一夜之间就经手最重要的项目并获得成功,在基础工作中的打磨是向前推进的必经之路。
于是我将自己的不快扫去一旁,告诉自己现在需要耐下心来,慢慢适应公司文化与职场节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会接触更多的项目,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对自己的告诫是正确的。
我对工作流程渐渐熟练,开始独立承担日常工作事务,也在接手新的部门项目。我知道按照这样的轨迹,我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会在未来逐渐接受更多的挑战。
可是,我依旧不快乐,甚至是越来越不快乐。
- 情绪 -
大部分时间,我选择独自面对这样的情绪。
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自己现有的一切甚是感激,能有这样的工作机会实属幸运。我不想让其他人因为我的负面情绪而误以为我不知满足,不懂感恩。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让自己被贴上又一个没有耐心,眼高手低的年轻人的标签。
我不断告诉自己:“你还是个新人,你才进入工作没几个月,你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的确,我还有太多不足需要通过更多的工作实操与经验去提升,所以我继续准点打卡上班,完成我该完成的工作,在团队需要时一起加班加点。
可惜事情并没有出现转机,我的状态似乎每况愈下。
我不仅仅是不快乐,而是真的感到痛苦。
- 转机 -
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对工作感到痛苦,更多是对自己失望。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想到要去公司我就难以忍受,看到我的工位我只想逃离。渐渐地,每天从被窝里起来对我而言也变成了难事,我迟到的次数逐月增多。即便白天没有堆积的工作,回家后依旧精疲力竭。
回头看,当时的我并不想承认那样的岗位也许并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它。
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行业与职位,但并不适合我。几年的求学期间,我已经习惯于将自我价值与获得这样一份充满光环的工作相绑定。我花费了不少心力才最终寻得这样的一份工作,这是多年夙愿了却的象征,我无法接受到头来我竟与它并不匹配。
不过,最令我失望与焦虑的,是我并非是个糟糕的雇员,也并非不擅长手头的工作。公司投入了很多资源支持每一个人的工作,无论是同事还是我的上司都极尽友善,我不想让这些给了我支持与帮助的人失望。
我时常感到迷失,觉得我的成功应该与这家公司绑定,失败者才会离职,我不敢去思考离开这里对我来说会意味着什么。
社会和教育用尽全力告诉我,有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是成功的标志。那几个月,我的思绪一直在两种声音中徘徊,理智告诉我一件事,可我的情感却完全望向另一边。
直到有一天,我一如往常抱怨着眼前的境况,纠结于自己的状态。哭得满面泪痕的我看向镜子,突然间感到镜子里的自己无比陌生。光滑的玻璃映出的是我曾经最不想成为的一类人:永远在抱怨,从不会真正去改变现状以解决问题。
我知道,是时候做些什么去改变了,我需要走出这样的状态。
- 内省 -
在我行动之前,我想要先弄清究竟是什么让我不开心,让我变得好像不再是自己。仅仅因为莫名的沮丧而撂挑子不干并非明智之举,相比于最终的结果,搞明白一切的起因对我未来的人生更有借鉴意义。
于是我决定先在当前的环境中寻找解决办法,如果那些方法最后证实并不能改变我的状态,再考虑离开的事。
我开始更积极地与团队交流,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尝试通过新的途径完成同样的工作,幸运的是,我在此时还被上司委以新的项目,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行进。
然而,我的状态并未触底反弹,相反,我对准点上班的厌恶愈演愈烈。
我心里很清楚无论我的工作内容如何演变,我和同事的关系如何深入,我仍旧不会喜欢这份工作。我难以忍受在充斥规则的企业环境中呆上一整天,我对我的工作范畴也并不感冒。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喜欢”,我尝试说服自己去适应和改变,我告诉自己这是进入社会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每一个人都在这条路上,是偏离路线的我,不能适应的我有问题,是我太任性了。
可问题是,大部分初出校园的新人对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毫无头绪,我们在试错、不断学习与经验的吸取中成长。
对我而言,我在第一份工作中尽力尝试,了解到自己并不适合按部就班的企业环境,而我也需要接受自己的试错与不适合。
我为什么不喜欢我的第一份工作,说到底,它没有带给我成就感。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这样的想法太天真,不应该强求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或成就感,工作就是工作,是吃饱饭的工具,我应该学会适应。这样的说法一定有合理之处,我也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和苦心。
但,那毕竟是别人的想法,不是我的。
- 动机 -
在正式工作以前,我早已习惯于排满的日程,在不同的任务间穿梭。
有一年,我比正常的课时多选了几门课,同时打两份校内工,在两个社团里担任领导职位。我一整年都处于忙碌之中,但那时我一点也没觉得困难,因为我从未觉得我在去执行某项任务,没有觉得我在被逼着完成某项工作,那样的忙碌让我感到满足和喜悦。与那相比,我的正式工作仿佛是我不喜欢却不得不去完成的某项艰巨挑战,工作的忙碌使我身心俱疲。
回望过去忙碌却开心的经历,我确信热爱自己的工作并非天方夜谭。
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不热爱我的第一份工作呢?
具体来说,我在这样一家企业中的工作并没有产生明晰的目标感。过去,我一切的努力和付出均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一目标让我兴奋并产生渴望,我想要到达那个目的地,于是我奋力向前。
所以,从校园离开后,我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呢?
五年、十年后,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希望在哪里生活?我期待每天做的是怎样的事?
- 目标 -
五年后,我希望拥有自己的工作室,保有地点上的灵活性,能够与我的顾客有直接的交流和对话,能够将我的想法传播出去,能够给他人以灵感和慰藉。
如此比对,我的工作即便在外人眼中无可挑剔,它与我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并不一致。当然,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我目前的岗位与职责。
如果我努力工作升职加薪,或者未来成功转岗,情况会有所改变吗?
- 答案 -
这个问题促使我审视公司内其他人的工作,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越深入,我也越深刻地明白我不想要公司里任何一个人的职位。
我很尊敬在公司工作的每一个人,也认同他们的付出与努力,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我难以想象自己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所迎接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那个未来也许会继续稳定,也许会继续光鲜,也许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可是,那不是我的未来。
我没有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的内驱力。
如果一天当中有1/3的时间我需要在工作中度过,那么我希望我能去享受我这1/3的生命。
很自然的,我选择了离职。
而也在这时,我收到了另一家企业的录用通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6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