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都是非常两面性的一方面,它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凭借一己之力创建了明朝,而且在位期间的诸多政策也是非常清明的。这样的一些举动让老百姓对他是非常的佩服,但是实际上在另一方面来说,它却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者。他不懂要如何将这些手下人的权利给发挥到最大,反倒是一昧的非常猜忌。他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所以说曾经作为他的朋友,与他一起做事情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结果。除了我们知道的,他通过喝酒将兵权全部都收回来之外。就算是没有什么权利,他对他们仍然是非常的忌惮。所以说经常用各种各样的罪名按在他们的头上,用这些罪名取走他们的性命,这样的一点也是让人觉得非常的恐怖了。
在他的手下有很多非常厉害的猛将,最后都没有取得好的结局。我们非常熟悉的李善长,当时就是被加了一个非常莫须有的名号了。当年胡惟庸谋反,但是这件事情他却将它波及到李善长身上,说他明明知道他的谋反行为,但是却并不会举报,所以说就凭借这个借口拿走了他的性命。同时被他杀了功臣真的是非常的多,但是实际上却有这样的三个人就是郭氏兄弟了。他们竟然不仅保留了下来,同时也是非常的聪明的。而他们到底是怎么样在这样一个疑心非常大的君主下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其实说起来这三个人之所以能够在后来受到朱元璋的肯定,还是因为他们之前对朱元璋这个人的脾气摸的就是非常透彻的,因为他们曾经跟随着他做过一段时间的亲兵,就说说这三个人首先就是老大郭兴乐。他之前跟随着朱元璋的时候,虽然说才能并不是特别的出众,但是也是打过不少的仗,也出过很多的功劳的。之前在陈友谅的一个战役里面,他还说用火攻。总之在之前的战役里面也都是有着自己很好的表现,但是他确实非常聪明的。自从明朝建立了之后,他就开始非常沉默,而且非常的低调,就算是被推到人前也一点都不张扬。被封到一个侯爵位置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抱怨,反倒是将自己隐藏在大臣里面。从来不做出头的人,也没有因为以前立过什么功勋而有什么过激的举动,所以说朱元璋对他这个人也是非常包容的。
而在这三兄弟里面实际上郭英就是最有本事的人,也是最有可能被主人看重从而被杀的人。但是郭英之所以和其他将领不一样,就是因为它曾经是属于朱元璋的救命恩人了,在处于危难的时候,宁死都要上前去将他救下来,也立过很大的功勋,打败了陈友谅。所以说在之前的战役里面,他就把他身上的忠诚全部都给表现出来了,从来没有居功自傲。而且也不和朝中的其他大臣过多的交往,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才让朱元璋在他身上可以看得出忠诚还有可信任的。他确实没有达到任何机会去杀郭英,因此一直非常和平的活了下来。
但是在这三个兄弟里面,官职最低的那个人却是曾经得罪过朱元璋的人就是郭德城了。曾经的朱元璋也是试探过他的。两人在酒席间的时候,曾经问过他是否愿意去当一个大官,但是当时的郭德成一下子就会觉得说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他的一生也是做过曾得罪帝王的事情的,在一次喝过酒之后他竟然对他说。因为自己当时的仪容非常的不整齐,头发也都披着。它就认为是让这头发挺烦的,恨不得将它们给剪掉。
这分明只是一些醉话,但是酒醒了之后他却觉得非常的惊讶,因为这触动了朱元璋身上一个忌讳点,就是和尚这两个字。但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顺着昨天晚上的话真的出家,并且做了和尚。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并没有出动朱元璋生气的点,把自己的姓名报了下来。由此看来这三兄弟之所以能够保命,真的也是非常的有前瞻性了。
当然还有一点必须要说的,就是在国家另外的一位为这个家做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的女子,就是郭宁妃了。在明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她就已经成为了他的妃子。一方面他有着国家这三兄弟为他在外面打拼,另一方面她本人也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女子,因此受到宫中让很多人喜爱,在当时一度还将后宫的所有的权力都放在她的身上。正是因为有后宫这个权利的保证,所以说郭家兄弟即使是真的遇到什么危难的时刻,至少还有一个自己人在朱元璋耳边替他求情。所以说这个郭家之所以能留下来,也都是有着自己的真本事。当然说让这三个兄弟这么的收敛自己的锋芒和郭宁妃一早就看透朱元璋本身的面目,一直对兄弟们提点,这件事情是有着一个很大的关系的。
其实说起来的话,大多数的臣子之所以收到一个这么惨的下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朝代已经建立了,但是他们身上还是没有办法将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很好的转换。毕竟在打江山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忌讳,你们可以是兄弟。但是一旦建国了之后,那就是君臣了。有了这样的一个环境和角色上面的转变,如果自己的角色不能够很好的换过来的话,就很容易引起帝王的猜忌了。从兄弟的平行的关系到君臣上下级的,关系的转换是一门学问,这个郭家的兄弟们也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个本质,所以说在后来也是老实本分的好好做人了。在当时形势下,才能一直以来避免大多数的灾祸,这样的一个行为才是最明智的行为,同时这三兄弟这么好的结局也是一直都被人传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