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市值曾是腾讯的45倍!日本互联网巨头跌下神坛,如今积极“自救”

市值曾是腾讯的45倍!日本互联网巨头跌下神坛,如今积极“自救”

随着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强势崛起,日本老牌互联网企业的危机感与日俱增;而为了进一步缩小与中美科技巨头的显著差距,曾作为整个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巨头——雅虎日本,开启了一条企图重回巅峰的“自救之路”。

1、辉煌时刻:曾是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巨头


本世纪的前二十年,可谓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为繁荣的时期,相继诞生了阿里、腾讯、百度等在世界五百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科技巨头。而不同于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变革之潮,邻国的日本却是一片风平浪静,在热闹非凡的互联网时代,日本似乎无一斩获。但是,事实上,日本互联网行业的底子并不差。


1996年,日本软银创始人孙正义看好互联网时代,出资7200万美元与雅虎合资成立了日本第一家门户网站——雅虎日本,其中,软银占股51%,雅虎占股35%,当时大洋彼岸的中国还没有四大门户网站,最早的网易是1997年6月份成立的。随后,雅虎日本在该国国内大受欢迎,从网站上获取新闻资讯逐渐成为日本人的习惯,因此,雅虎日本的用户量逐年大幅增长。


乘此东风,2002年雅虎日本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仅仅过了两年,2004年雅虎日本的市值就达到500亿美元,反超雅虎全球的330亿。而同个时间大洋彼岸的网易才50亿美元,腾讯11亿美元,雅虎日本的市值是其45倍!可以说,当时的雅虎日本是整个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据统计,在软银创始人孙正义的号召下,1999-2004年间,雅虎日本的营收增长速度是60%,远远超过雅虎全球的14%。同时,雅虎日本也一举成为在日本拥有5000万名用户的第一大门户网站。此后,雅虎电脑端和手机端的用户量之和长期稳居日本榜首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去年,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之一谷歌却一把抢夺了雅虎在日本的头把交椅,并且当下中国BAT也在不断扩大在日本的市场。在中美科技企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雅虎日本正被重重的危机感所环绕。

2、拱手相让:失去日本互联网市场头把交椅的宝座

回顾互联网时代发展历程,搜索引擎可以说是对门户网站的颠覆,相较于在门户网站被动地浏览资讯,搜索引擎能够让用户更加高效的获取资讯。因此,作为全球互联网搜索引擎龙头的谷歌,自2000年成立之后其崛起速度超乎意料,并在许多国家的占有率都迅速超过了雅虎,据悉,2007年谷歌线上广告收入已经是雅虎的2倍。

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谷歌出现之后各国的雅虎都在走下坡路,不过唯独日本的雅虎一花独秀。根据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日本的统计,2007年雅虎日本占据了日本搜索市场76%的市场份额,而尽管谷歌在日本搜索引擎市场排名第二,但其市场份额仅仅只有5.4%。

但这已成为过去的辉煌,曾经在日本一家独大的雅虎最终也不抵谷歌的进攻,在去年将第一宝座的位置让给了谷歌。此外,眼下中国的BAT也在不断增长,逐渐扩大在日本的市场。据日经新闻报道,现在日本企业正在与美国GAFA(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以及和中国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报道称,但是丝毫看不出日本有获胜的希望。

因为美国的GAFA掌控着世界“英语圈”近10亿人的市场;而中国的BAT,仅在中国市场就有超过10亿人。也就是说,中美两国科技巨头的商品以及服务是面向10亿人市场的,根本不会与只有1亿人的日本市场较量。

然而,面对中美互联网巨头的强势进攻,“保守”的日本也终于开始行动了。据日本Z控股公司社长川边健太郎日前表示称,日本整个互联网行业若不进行重组,所有日本企业都将被埋没。因此,雅虎日本的母公司Z控股找上了日本互联网市场的另一家超级巨头——LINE,开启了“自救”模式。


3、重振旗鼓:与日本超级巨头结盟打造全球互联网平台

在去年11月中旬,日本最大的搜索引擎“雅虎日本”和日本最火的聊天软件“LINE”证实了将要合并的消息,据悉,双方已就合并事宜达成基本一致,认为与中美互联网巨头对抗,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结交联盟,并决定将在2020年10月前完成这件合并大事。


数据显示,作为日本最受欢迎的聊天软件,LINE拥有8000万用户,2018年的销售额为19亿美元(约合133.14亿元人民币)。而Z控股旗下的雅虎日本拥有5000万用户,去年创造了9547亿日元的收入(约合615.23亿元人民币)。

若这两家超级巨头成功合并,届时,拥有逾1亿用户的日本最大互联网巨头将应运而生。而预计合并之后新公司的市值将在300亿美元左右,业务涵盖搜索引擎、社交软件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堪比中国的BAT三家公司的合体。有专家指出,LINE和雅虎日本的合作相当于互联网与手机端的结合,两家企业合并有望成为强化市场掌控力的一剂良药。

另有分析指出,日本软银集团是这两家公司合并的真正推手,旨在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融合服务、提升能力,将陷入困境的日本互联网公司联合起来,打造一个“日本版阿里巴巴”,并有意在亚洲互联网市场上与中国的BAT一较高下,而日本又能否如其所愿重振该国互联网行业呢?

4、观往知来:两大短板掣制日本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而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可以看看,过去20年中为什么日本没有诞生美国GAFA、中国BAT这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呢?主要有2大原因:

其一,日本创业氛围差。

日本的创业环境是出了名的差,不少国际创业投资者听到日本都绕道走,宁愿飞去肯尼亚跟巨型动物合影,也不愿跑到财团遍地的日本吃闭门羹。就连号称“亚洲巴菲特”的孙正义也几乎没有下注过日本本土互联网公司。

这和日本追求安稳,回避风险的文化息息相关;但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这种文化特性可以说是一个致命伤。因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互联网公司需要有对商业创新的欲望、对打破常规的挑战、对变化的快速反应、甚至对冒险的容忍。

此外,日本就业机制有三大法宝: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公会制。这些法宝从根本上杜绝了日本人创业的念头。在日本,有了这三样保障,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工资涨幅,生病有国家和企业在背后撑腰,教育有国家福利做后台,子女再考进一流大学、毕业进入一流企业,从此一生无忧安享晚年。这样的结果看上去圆满,但着实缺了些精气神儿。

其二,日本人口体量小。

日本只有1.27亿人口,难以支撑互联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市场、资源、速度,也直接成为日本公司在全球影响力的短板。而中国人口有14亿,只要能抓住主流人群,就是一个很大的基数。可以说,中国人口规模是他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奢望。

而且,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根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2018年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28%,在G7各国中位居第一,而中国这一比例仅是11.9%。随着日本人口的进一步减少,这种短板会越来越制约日本的发展。

未来10年,互联网行业的驱动引擎很可能会换成AI、无人驾驶等领域,而这些无一例外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从这一点上看,仅有1.27亿人口的日本很可能会继续落后于中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4917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