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吕叔湘以答客问的方式,为读者简介英语语法(grammar),并教大家学习发音、串字、词序和造句时的一些秘诀。本书特别著眼于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异同,提醒读者避免陷入各式各样的中式英语(Chinglish)陷阱。
吕氏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英语造诣十分高。他在本书第一章《原理和方法》分享了他自己学英语时的一些心得,是全书精华所在。看了这一章,学英语时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2 作者简介
吕叔湘(1904年12月24日—1998年4月9日,享年94岁),汉族,著名学者,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逝世于北京市。著名语言学家,代表作《现代汉语词典》。
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现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
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吕叔湘先生的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等。1983年主持翻译了著名语言学家L.R.帕默尔的著作《语言学概论》(李荣、王菊泉、周焕常、陈平译),为我国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原文摘录
现在完成式是一个和现在时有关的时态式,说得更确实一点,它是由现在回顾过去的一种时态式。它所提到的是一件事情尽管发生在过去,可是它注意的不是那个事件的本身,而是是否经曾有过这么一回事,就是那个事件完成以后遗留下来的一种影响或结果。
——第111页《完成式的用途》
咱们说非限定动词有三种,是就他们的作用分的,因为分词是动词而有形容词的作用,动名词而有名词的作用,不定式则有各种用法而保留动词的性质最多。
——第132页《非限定动词》
4 相关评价
(1)英语学习者人人得而读之。读整本书就像是听一位大师将自己所知娓娓道来,平和又亲切,不像是一些书似的默认自己的读者学识深厚,而是尽量为读者想到了很多的可能性,站在读者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
(2)推荐给中学生,比我以前的老师讲得清楚,还可以顺便学学汉语里请教问题的客套话。。
(3)十分有用的一本书,讲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和注意点。说实在的,比现在外面很多英语辅导材料都好。
(4)浏览了一遍,写得有点杂,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本书提供的仅仅是作者的体会,还需要读者实践。
(5)有些启发,许多原则性的东西现在看到才有所悟,语法部分比高中讲得简洁实用
(6)英语学习,当然也指其他的外语学习,没有什么神奇速成的简单方法。只有像卖油翁一样,熟了,就会了。全书共分10章。对一般英语学习者而言,第一章最有用。在序言中,吕叔湘先生开门见山的提到,学习外语常常碰到的一些实际困难。汉语和英语差别很大,中国人学起来比较吃力。往往不具备好的学习条件:好的教师,合适的教材,同班的人数不多等等。往往学了几年,水平不上不下。大多数人相持一段时间,由厌倦而灰心而放弃。日后需要用它的时候,又常常追悔莫及。第一章中,吕叔湘先生先生就提到没有别的速成的简单法子,就是从简单读物学起,眼到,耳到,口到,手到,作英译中练习,熟词多查字典,语法书翻翻就可以。在这本书里,学习英语的方法,吕叔湘先生说的直白浅显,不花哨。这些恰恰是最有用!
(7)老先生这本书据说是英语学界的经典,我也是外行。我觉得读完以后确实很有启发。当然,这本书毕竟是那个时代的,和现在差别实在太大,不过有些东西一以贯之。整理下来是为了一个实用的目的:促进自己学英语,所以也不整理那么多理论。首先,英语不是汉语,词义不会一一对应。把中英文对照背的方法现在依然有大量使用,并没有抓住英语和汉语相比是差别非常大的一门语言。语言的语言心理都不一样,如果用本国语言思维去看英语,自然觉得处处不合理。其次,英语泛读内容要广泛,坚持着每天读一点就是了。此外,要戏剧化地读。其三,口语要弄清楚重音在哪个音节上。动词重音在后,名词在前,而且有长短音的区别。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整理的建议,看官取阅便是。
5 原书序言
修订本序
中国学校里教英语,着实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然而学通了的人,比例地说,不算太多。汉语和英语的差别相当大,中国人学英语(或是别种欧洲语言),总是比较吃力的。如果有较好的学习条件——教师好,教材合适,开始学的时候年轻,同班的人数不多,等等——虽然吃力,总还是可以学好的。但是这种条件并不是到处都具备,因而很多人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往往学了几年之后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似乎通了而又似乎未通,单词认了不少,规则背得一些,可是书是读不下,话是说不来,写更不用说。大多数人在相持一个时期之后,由厌倦而灰心而放弃。不但是几年工夫白丢了非常可惜,而且日后需要用它的时候也常常会侮恨不及。
作者学习英语也曾走过不少弯路,多少知道一点其中甘苦,写这本书没有别的用意,只是想对于在僵局之中挣扎或是丢了多年又想捡起来的同志们提供一点帮助。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
这本书的前半本所讲的是一般语法书上不大讲的东西,后半本讲的是语法问题,但是讲的方式也跟一般语法书有所不同。所以这本书只是对一般语法书的一个补充,不是用来替代语法书的。当然更不能替代听和说,读和写的工夫。
这本书的初稿曾经先后在《中学生》和《英文月刊》上登载过,1947年集印成书,作了一些修改。这次重印又修订了一次,主要是改换了一些术语和例句。在这方面,得到商务印书馆叶晓钟同志很大的帮助,谨在此致谢。
作者
1961.12.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2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