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联邦隐私监管机构的一项调查发现,加拿大边境当局对个人数码设备进行不当的侵入检查,其中一宗个案涉及检查旅客的社交媒体和网上银行信息,有关做法被指违反联邦法例。
边防人员在正常的情况下不能检查类似设备,只有许多迹象表明搜查行动能发现违法活动的证据时,才能进行检查,而有关迹象可能包括旅客的行为、回答问题方式,行李箱上的编码跟所属旅客行程不符,或旅客在最后一刻才买机票等。
加拿大联邦隐私专员Daniel Therrien就针对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的6宗投诉个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包含在专员最近提交给议会的最新年度报告中。
报告指出,在6宗个案中至少有4宗,边防人员检查数码设备前未有停用连线,例如将该设备转为飞行模式。在其中一宗个案中,一名边防人员不恰当地为投诉人手机的内容拍照留档。尽管《隐私法》(Privacy Act)和法规订明类似材料需至少保存两年,但在两宗个案中,有关检查投诉人数码设备的某些信息被销毁。在全部6宗个案中,边防人员均未记录有什麽迹象导致搜查该等数码设备,曾检视该等设备哪些区域,或检查该等区域的原因。
Daniel Therrien在报告中表示,他接受边防人员可检查储存在有关设备的电子文档,但不能检查可通过互联网连接遥距获得的信息,因此,有关人员应当在检查该等设备前停用连线。他说:“明显地数码设备内包含大量个人甚至可辨别个人的敏感信息,认为这些政策本身并没有被证明是确保检查和搜索数码设备尊重个人隐私权利的有效手段,亦没有足够的培训和问责机制来帮助边防人员满足有关要求。”
Daniel Therrien表示,我们认为所有6个投诉都有充分根据,指边境局有关做法违反联邦法例,而该机构关于数码设备的整体做法存在严重缺失。
Daniel Therrien向边境局提出多项建议,并呼吁改革有关在边境搜查设备的法律框架。 他希望边境服务局有关检查数码设备的指引,在《海关法》(Customs Act)中明文规定,并认为,触发搜查行动的门槛应在法例中定义为涉及犯罪或违反海关规定的“合理怀疑理据”边境服务局同意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强制规定前线人员接受培训,实施监督措施,更新执法手则,进行内部审计,以及网上发表旅客指南等。
联邦公安部长部长Bill Blair办公室表示,联邦政府致力保障边境安全,同时尊重旅客的私隐权,并称正“认真地思考”隐私专员有关修例的建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1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