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欢喜》告诉我们一个育儿秘籍:成功成材,都不如成长

《小欢喜》告诉我们一个育儿秘籍:成功成材,都不如成长

有人说,父母的成功就是养出成功或成材的孩子,可是我却认为,父母最大的成功是养出懂得成长的孩子。

成功,表明孩子在某一个领域,做的非常好,而成材也是表明孩子的一些品行很好,并在某一领域很出色。可是成长却不同,成长代表了孩子无论多大,都在学习,也都有一颗进取的心。

终身都有一颗进取的心,我们还怕孩子的未来差吗?

《小欢喜》热播了很久,而在热播的时候,也备受观众的喜爱,可是里面的很多育儿方式,却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

剧中,演了高三的孩子和父母相爱相杀的过程,是一部高考题材的影视剧,更是一部反应当下社会父母焦虑的影视剧。

孩子们拼命学习,父母们想尽一些办法希望孩子去最好的学校,每个人为了高考都绷紧了弦,可是里面的三个家庭,却告诉了我们一个育儿秘籍,那就是:成功、成材都不如成长。

01《小欢喜》中的3个家庭,告诉我们:成功成材都不如成长

有人说,一看孩子,就知道父母是否焦虑,是啊,不仅如此,而且一看父母就能知道,孩子是否幸福。

  • 夫妻相爱的家庭

第一对夫妇便是黄磊和海清饰演的方圆和童文洁,他们相爱,并且深深的爱这孩子。方圆用一种淡定的态度去看待高考,可是童文洁却着急的不行。

她着急方一凡的学习,着急他的成绩不能上升,害怕考不了好的学校,害怕他的未来没有着落。

于是她着急的让方一帆跟着宋倩每天晚上补课,时时关注他的成绩,时时盯着他学习,可是结果却一点也不理想,方一帆的学习不断没有进步,还有点退步。她着急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妈妈的逼迫下,方一帆开始有点焦虑了。可是后来一次无意间,方一帆听到父母为钱发愁,他突然长大了,不那么顽皮了,他和表弟林磊儿想办法赚钱,希望可以帮助父母缓解压力。

虽然妈妈在高考的事上,和他起过争执,可是他依然爱妈妈,并能够主动给妈妈道歉,在知道妈妈有了身孕后,他和磊儿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做成了视频,给妈妈看,让小宝宝知道他很欢迎他的到来。

也许他没有进入清华北大,没有进入好的大学,没有什么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可是他却因为父母的爱,学会了成长,在生活中不断成长,最终变得越来越好。

  • 单亲的家庭

其实整个剧中,心中最痛苦的就是英子了,她的父母离婚了,她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妈妈将全部的心思放在自己的身上,她在妈妈如此密不透风的爱中无法呼吸。

爸爸看到如此不易的女儿和如此疯狂的前妻,偷偷搬到英子的小区,为英子买了英子最爱的航天乐高,每天带着英子组装,英子感受到了压力的释放,可是好景不长。

英子来爸爸这边被妈妈发现了,她很生气,在爸爸家,发了很大的火,并将英子的即将拼完的乐高推翻,哭着离开,英子害怕极了,哭着追了出去。

可是她没有追到妈妈,于是躲在家里一个人哭。

后来因为妈妈这样的爱,让英子窒息,英子得了抑郁症,最后爸爸和妈妈用爱将英子从抑郁症中拉了出来。

他们开始学会尊重英子的感受,而英子更是在这段经历中得到了成长,她变得更爱生命,更热爱自己的天文,更学会了正确的爱妈妈,和妈妈健康的相处模式。

  • 留守的家庭

季杨杨是一个从小就留守的孩子,他的爸爸和妈妈因为工作的关系,在他小时候就去了外地,而他从小北父母寄养在姥姥姥爷家,他和父母没有感情基础。

虽然他想和父母好好相处,可是他却不会,而他的父亲更是,他们互相不了解,爸爸在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想控制他,让他听自己的话,因此他的爸爸总是争吵,一吵完,他就不想回家。一吵完他就去姥姥家。

甚至对舅舅说,自己实在不愿意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并责问爸爸:“我小时候,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哪里?我长大了,你们来了就想管我,凭什么”。

他和父母都很难过,妈妈为了缓解这样的关系,告诉爸爸别逼孩子,给他空间,让他慢慢接受我们。可是后来他的妈妈得了乳腺癌。

当季杨杨知道后,他心中很难受,也很难担心,一瞬间他长大了,他将自己的头剃光,告诉妈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眼前的他看似没有被养成一个成功且成材的孩子,可是他得到了成长,他明白了爱的意义,明白了如何爱别人,更学会了珍惜时光。

三个孩子,三个不同的家庭,一开始父母都期盼孩子能够成功成材,到最后,他们发现成长比成功和成材更重要。虽然孩子们没有成为那个耀眼的成功者,也不是我们希望的成材的模样,可是他们却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成长的意义。

02为什么成长,比成功成材更重要?

成功、成材是谁来定义的,是经过我们这么多年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下,所定义出来的成功和成材,可是却不是孩子想要的成功和成材。

他是我们父母焦虑的容纳器,用这样的理论来掩饰我们的焦虑。但其实,我们太过焦虑而一味的重视孩子能否成功,能否成材而忘记了成长的重要性。

《小欢喜》中有一个最可怜的孩子,他叫丁一,最后因为精神问题跳楼自杀了。

其实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可是他却考上了清华。可是进入清华后不久,他的精神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最后没办法,休学,可是在休学的时候,却跳楼自杀了。

他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只重视他能否成功,能否成材,而不在乎他的成长,最终他在成长的路上夭折了。

后来在和宋倩聊天的时候,他的爸爸说:“我们是穷人家,想着她能进入好的大学,未来可以出人投地,我们老两口也就安心了,哪知他却精神出了问题”。

其实丁一在上学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每天逼他学习,他没有一丝一毫喘息的机会。

虽然父母想让孩子成功,成材,可若是用力过猛,孩子就会夭折在成功成材的路上,与其这样,还不如从小让孩子学会成长,任何时候拥有一颗成长的心。

因为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们希望自己的感受被父母重视,希望在成长的路上,父母能够引导他们,让他们愉快的成长。

03如何养育,才会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力量?

可是我们如何做才是让孩子成长呢?其实如今很多父母都只重视孩子能否成功,能否成材,因为我们明白孩子未来的世界是残酷的,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会更大,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竞争的资格。

可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先学会让孩子拥有一路走向成功的力量,而不是从一开始就逼迫孩子必须成功。而这种力量,就是成长的力量。

那么我们如何养育,才能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力量呢?

  • 父母要先让孩子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然后引导让孩子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有一个100%的过程,我们还怕结果差吗?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做,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没关系,只要你在接下来的时间,用心学,每天比前一天进步一点点,你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当孩子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时候,孩子就会重视自己的成长,而并非结果。

  • 教孩子,学会对生活和自我进行反思

其次,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对人生和自己进行反思。

俗话说:没有反思的人生是没有成长的人生。也就是说,反思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把握度,而不是总是反思,从而否定自己。

记得有次,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回家后孩子闷闷不乐,于是我问孩子,孩子告诉我,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和同桌说话,被老师批评了,并对我说,老师不公平,为什么平时别的学生说话不批评,就批评了自己和同桌。

听完孩子的话,我并没有过多的说什么,而是问孩子:“你觉得老师为什么批评你们?”儿子说:“他就是看我们不顺眼。”然后我问孩子:“为什么老师会看你们不顺眼?”孩子说:“我们说话了白!”“所以重点不是老师是不是看你们不顺眼,而是你们说话了,是不是?”

孩子不再说话,于是我对孩子说:“儿子,妈妈理解你的心情,老师当着大家的面说你了,你心里不好受,可是想想是不是我们先做的不对?所以,当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要急着推责任,而是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以后我要怎么做,才不会发生,对不对?”儿子点头,于是我抚摸着儿子的头,对儿子说:“妈妈相信,你能进行反思,并且明白以后该如何做,妈妈更相信,以后你会做的很好”,儿子点头。

其实,教孩子学会自我反思一点都不难,只有我们引导孩子,去想这件事的根源,孩子就会明白,可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每件事都让孩子反思,当孩子做错了,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可若是孩子做的好,我们就要表扬孩子,并告诉孩子在那些地方做的好,这样孩子就能在学会反思的同时,学会理智看待问题。

  • 以身作则,让孩子有一颗永远学习的心

最后,我们要以身作则,曾经有一位儿童教育家成这样说:“好的父母都懂的榜样教育”,也就是父母都会明白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学习。

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始终拥有一颗永远学习的心。

董卿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曾经她想全职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好的爱,可是后来,她发现若是自己全职陪伴孩子,孩子没有成长,对孩子是不利的。

因为孩子看到的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妈妈,孩子就会学会这种无所事事的成长方式。

所以她没放弃工作,开始筹备朗读者,最终朗读者也创办的非常棒,而她在家中,每天都会看书,让孩子耳濡目染。

其实很多父母从学校毕业后,觉得学习和自己没关系,而我们从小教育孩子的时候更是这样,只要你考上大学,以后想怎么样,我都不管。这样的思想传递给孩子的是,在大学前我需要学习,大学后不需要了,那么即便在大学前,孩子很优秀,未来孩子也会荒废掉。

只有孩子一生都拥有一颗学习的心,孩子终有一天会闪闪发光。因为有句话叫:厚积薄发。

04成功成材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断成长才是!

教育孩子,比成功和成材更重要的是成长,因为成长是一股力量,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一股重要力量。

用成功和成材的方式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在中途夭折,只有让孩子学会成长,始终拥有一颗成长的心,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若是《小欢喜》中,最后父母们都没有醒悟,始终逼迫孩子成功,最终会将孩子逼成一个个丁一。

可若是孩子重视孩子的成长,看似距离成功遥远,可却是最稳的方式,因为孩子的每一步都是踏实的,每一步都会坚定的,每一步都是不断向前的。

而我们想让孩子拥有一颗成长的心,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始终告诉孩子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会反思自己和生活,并拥有一颗永远学习的心,孩子就能稳步成长,最终变得越来越优秀。

因为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行。

爱孩子就请让孩子成长,而非逼迫孩子成功和成材,让孩子在未来的路上能够厚积薄发。

我是晴风,多平台签约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深入研究儿童心理,致力与孩子一起成长。愿与每一位父母分享我的育儿经,关注我,获取更多的育儿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1581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