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洛阳人卢言著《卢氏杂说》一卷,多记中晚唐间朝野遗闻。其中一则记载相国郑余庆待客,虽则令人发噱,但细咀味,令人起敬,足堪穷奢极欲、暴殄天物者镜鉴。
郑余庆身为相国,为人清廉俭朴,品德高尚。有一天,他忽然召亲朋官数人聚餐,众人都大为惊讶。朝僚因故相德高望重,都凌晨早早地来到相府。但一直到日上三竿,郑余庆才出来见客。并闲话多时,诸人都饥肠辘辘,但无可奈何。这时,郑余庆呼左右仆从道:“吩咐厨家,烂蒸去毛,不要拗折颈项。”诸人相顾窃喜,以为必是蒸鹅鸭之类。良久,仆从抬出台盘,酱醋也极香新。但直到吃饭时,众人才愕然发现,每人前面只是摆下粟米饭一碗,蒸葫芦一枚。如此相国美餐,诸人只好勉强咽下。此传为佳话,流传甚广,以至于后来人们用“烂蒸葫芦”来表示饭食粗劣,当然,也以此比喻生活俭朴。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做文章,在大历年间考中进士。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郑余庆两次拜相,罢免均非大过,其清廉节俭深为时人所称道。
作者卢言,文宗开成二年,为驾部员外郎,与白居易曾祓禊洛滨。历户部、考功郎中。宣宗大中二年,为大理卿,奉诏重审吴湘案,偏袒牛党,致李德裕坐贬崖州。约卒于懿宗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1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