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根据德国媒体报道,中国最新提出的关于“量子信息”密码安全评估标准,已经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批准,这意味着中国将要引导“量子密码”规则的制定,新一代的密码安全技术能够防止被第三方监听,这对于中国无疑又是个巨大的进步。
据悉,量子密码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拥有物理性质的密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都需要采用光子携带的加密和解密信息,才能够提取光子中储存的信息,这也是密码成型的物理特性,如果有第三方监听,那么光子状态下的信息将会出现变动痕迹,只要通过确认光子的状态信息,就能够了解信息是否有被监听。
此次中国获得制定“量子密码”规则的主导权,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向全世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销售相关的量子通信设备,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规模,先行下手便能够拥有首发优势。2017年,由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团队成功地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并开通了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线路,更是在两地约1200公里的地面点接收到了卫星发出的光子信号。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评定规则拥有关键作用,数据截止2017年,ISO组织核准的规则已经被全球4万多个组织认定和使用,更有超过160个国家承认。有了ISO组织的肯定与背书,承担制定“量子密码”基准规则的中国,将会使得中国制造的识别“量子密码”的设备更加容易被各国政府采购和引进。
此前,华为公司获取了5G技术中“3GPP”标准之一,却没能够实现ISO国际认证,这也是刨除高通的因素之外,美国政府能够在全球各国使用“信息安全”的名义,怂恿各国拒绝华为制造的5G设备。
相比较于欧美的研发投入,我国在量子信息技术上投入地更早,研发的资源和技术更是领先于欧美。近些年频频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从斯诺登爆料的美国“棱镜”计划到后续通过移动设备对各国隐私信息的采集监控,传统的密码技术在新技术量子计算机面前就好比是透明的存在。谷歌公司早前曾做了个实验,使用新研制出来的2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仅仅用了8个小时,就完全破解了拥有2048位RSA加密的信息,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理论预期。
因此,量子密码技术必将在未来迅速地替代传统的计算机密码技术,而且量子通信拥有传统信息传输难以比拟的优秀特性,速度跟光子一样快,跨越的距离超长以及深层的保密性质,在国家安全以及各种涉及商业机密等信息使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此次的量子密码规则投票上,美国的“反对票”是唯一的选择,与5G技术标准不同,华为的5G标准还有同等级的竞争对手高通存在,也注定了在5G上华为不可能“一家独大”,美国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然而此次的量子技术上,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出现能够与中国相竞争的对手,这才是令美国更为担忧之所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