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英首次交往,过程荒唐至极:乾隆回复的敕谕被笑话200多年

中英首次交往,过程荒唐至极:乾隆回复的敕谕被笑话200多年


中国和西方频繁打交道,是在清朝中叶鸦片战争时候的事情。但是,在此之前,英国人就已经来试探过跟中国人交往。他们的想法是,“如缔结条约、互相通商,为现今文明各国共有之办法。”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当时清王朝还属于有点家底的阶段,大清皇帝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所以对来到中国的英国人,并没有给太多的好脸色。而且双方交往把重点放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比如接待礼仪等等。

乾隆58年,也就是公元1793年,英国人派了一支庞大的使团来到中国进行商务谈判。英国人对这次出行颇为重视。带队的乔治.马戛尔尼,是英国国王的亲戚,英国议事大臣,博学多才,而且见多识广,曾经出使过俄罗斯。

英国人想来想去,想不出贸然来访的好理由。最后决定,以庆贺乾隆80大寿的名义来华。比较搞笑的是,乾隆的80大寿,早在三年前就已经非常隆重地过完了。

乾隆听说英国人要来贺寿进贡,大喜过望,似乎忘记自己已经83岁了。即刻降旨,沿海各地如果遇到进贡的英国船只,立即派员护送进京。

当年7月底,马戛尔尼带领的五艘大船停靠天津。英国使团先到北京,然后再转到承德避暑山庄,等待乾隆皇帝的召见。

但这时遇到了一个麻烦,就是接见的礼仪问题。双方都认为事关紧要,因而争执不下。清朝人坚持要马戛尔尼行朝贡礼仪,也就是三跪九叩之礼,全身匍匐在地磕头。但马戛尔尼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自己见英国国王,也不过是单膝跪礼,没有理由见外国君主,礼节要超过本国的国君。

乾隆为此龙颜不悦。但人家是来进贡的,巴掌不打笑脸人。既然又答应人家见面了,最后总是要见一见的。所以最后在热河的万树园,乾隆召见了马戛尔尼。

至于接见时真正的礼仪,非常令人疑惑。清朝档案的记载,英国人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而马戛尔尼回忆录里,却说自己从头至尾都没有磕头。

更有意思的是,马戛尔尼甚至还说,他是亲手把礼物送到乾隆手上的。

这同样也不符合朝贡的礼节。因为所有使臣的礼物,都是先交给皇帝身边的太监,然后再由太监转呈给皇帝的。直接递交?难道不怕有刺客行凶么。乾隆会同意马戛尔尼这样干?

有关这次接见过程的细节,中国人和英国人各说一套,真实场景可能很难弄得清楚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马戛尔尼把英国国王写给大清皇帝的国书,接见时递交给了乾隆。

这封国书上这样写道:“尊敬的中国大皇帝万万岁。英吉利乔治三世国王敬奏,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皇帝陛下日理万机,恩泽天下。”

一通客套之后,英国国王提出了与大清国通商的九条要求。包括允许英国派人常驻北京;允许英国商人从浙江宁波到天津沿线的海口停船交易;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商馆,收购货物;允许在广州划拨土地建设“英吉利街”安置经商的英国人;允许英国人在华自由传教;获得中国居留权的英国商人不强制纳税,等等。

乾隆并没有当场答复。事后马戛尔尼要求第二次接见,也没有得到允许。随后,热河忙于皇帝生日庆典,几乎忘记了英国使团的存在。

庆典活动一结束,清廷要求使团离开热河返回北京,并敦促他们九月初五之前启程回国。

马戛尔尼大惊失色。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居然啥也没有办成,就被人家下了逐客令。一通打听之后,得知和珅是乾隆身边的红人,立马找关系与和珅搭上了线,并再次向中国人重申了英国国王的要求。

和珅避而不答,最后将乾隆皇帝早就写好的一封敕谕交给了马戛尔尼。

就是这封敕谕,被后人笑了将近两百多年。敕谕中从头到尾,几乎都是“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诸多不便……所请……之处,皆不可行。”“更不可行。”“尤属不可。”这样的语句,清朝皇帝的傲慢、愚昧和僵化在此一览无余。

乾隆最后还不忘记加上一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哈哈,我大天朝啥都不缺,根本不需要你英吉利的什么洋货。

马戛尔尼这次访华,最后自然是无功而返。中英第一次的正式交往,到此也就宣布结束。双方力量第一回合的较量,看上去中国人赢得很爽利,但是实际上也失去了一次开放变革的机会。马戛尔尼在旅程中也看到和了解到清朝帝国的腐朽和落后。50多年后,英国人就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

各位小伙伴,你们对乾隆接待英国使团这一事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笑谈古和今。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会有更多精彩的内容源源不断的推送给你。(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8875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