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最大”减负方案出台
近日,被称为“全国尺度最大减负方案”的《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其中,与高中生和高考有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
寄宿制高中学校晚熄灯作息时间不迟于22:00,并严格按规定的睡眠时间设定起床时间。
2)禁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补习
中学生寒假、暑假假期分别为3—4周和7—8周,具体放假、开学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明确并向社会公布。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
3)不对外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
中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及位次允许家长获知,但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在校内外公开发布。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过分强化应试教育的高考“誓师大会”,不得发布或以家委会等名义发布高考“喜报”,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学霸”和高考“状元”。
4)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时间、范围、标准和方式招生,不得采用衔接班、预录班、新生军训等方式变相提前招生。
5)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
各地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2021年始不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数的60%,招生名额分配向农村初中学校和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
6)坚决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
严禁地方政府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高考一段(一本)上线率和上“北清”人数等评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严禁将升学情况与教育部门、学校及个人的考核、绩效、奖励挂钩。
7)扭转招录人员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
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录人员,应当给予一般高校毕业生与名牌大学毕业生同等竞争机会,不得将特定高校的毕业生作为专才予以特聘。
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
关于减负,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曾留言,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现在的高中生学业负担太重,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为什么要考这么难的内容?
都说要减负,可是高考每科似乎都在增加难度!连语文都准备让15%的考生做不完!
现在大学录取人数这么多,很多家长也想开了,孩子只要有学上,有必要这么累吗?
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合理的学业负担是必需的,是激发学生潜力和锻炼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在11月5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强调,给学生减负是要把不合理的负担减下来,并不是降低课程标准,也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
俞伟跃认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不能简单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程难度,而是要做到有增有减:
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的负担;
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坚决避免出现无差别的全体减负、无目的的盲目减负、不顾实际的强制减负。
老师十分赞同俞副司长的观点。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课业负担过重,根源在于基数巨大的考生在高考中竞争的程度太激烈!过度“减负”不会改变考生巨大基数与优质大学有限的招生人数之间的矛盾。因此,让学生公然拒绝完成剩余作业这样的“减负”,必然沦为形式主义的一阵风,根本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欧美国家所谓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说穿了就是个荒诞不经的神话:这些国家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实现了阶级分化,普通人家的孩子读教育水平一般的公立学校,用少年时没心没肺换来一生的卑微;有钱人家的孩子早早进入精英学校读书,课业负担极重,何尝不是咬着牙挤进一流高校?
假如这样的过度“减负”真正实行,对于没后台、没背景的普通人家孩子必定是灾难——学校讲授的知识越来越少,放学越来越早;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家玩手机打游戏,有钱人家的孩子参加价格不菲的私人培训班;最后谁更有机会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入场券,还用说吗?
尤其对于15-25岁的年轻人而言,减负更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15岁之前和之后面对的考试,完全是两种类型!而人一生的命运,就取决于15-25岁这十年的努力程度和效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8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