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是沈阳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集聚发展动能的一年。作为这座城市中最平凡的你我他,也切身感受到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
数据说话:
细数这一年我们的收获
过去这一年,也许你我都感受到了来自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这是我们的感性认识,而在理性认识方面,一组组数据则凝聚成了一张振奋人心的答卷。
•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城市影响力日益彰显
笃定前行: 2019年我们迈出的脚步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417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109个便民服务事项在56个社区试点“全市通办”,136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不动产登记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
2.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清偿了政府拖欠企业的工程款,清理了政府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账款,解决招商承诺不兑现问题117个、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问题354个。
3.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4.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构建民营经济“28+34”政策体系。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办结企业诉求4674件。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308个,比上年增加260个。华晨宝马新工厂土地整备提前完成,中航发燃气轮机公司投入运营,恒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轮毂电机三大基地同步建设,新松机器人未来城、布克哈德·远大压缩机等项目开工。
2.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39种产品进入国家首台套推广应用目录。机器人、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分别有大幅增长。
3.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举办会展活动408项。沈阳成为全国快递示范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首批5G商用城市。
4.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建高标准农田20.7万亩、设施农业1.2万亩,生猪存栏呈恢复性增长。“两品一标”认证数量超过500个。农村电商主体突破1000家。
5.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1.顺利完成全创改三年任务。6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全省推广,6项举措入选全国第三批经验清单。
2.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沈阳成为全国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集团层面混改实现新突破,“3+1+N”国资平台运营效能不断提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重大进展。
3.系统推进开发区改革。经开区与中德园合署办公,自贸区、高新区与浑南区融合发展。“管委会+平台公司”“开发区+主题园区”逐步推开。
4.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已建和在建市级政府投资引导专项基金达到32只。重构政策性担保体系。
上市后备企业达到201家,芯源微成为科创板辽宁“第一股”。
5.稳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实现应颁尽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万家。185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强化开放创新双轮驱动
1.完善开放平台通道。自贸区形成40项制度创新成果,综保区桃仙园区封关运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中德园新落地项目120个。中欧班列运行数量占东北地区50%以上。
2.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新增国际产能合作项目20个,开放触角向产业、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延伸。
3.深化区域开放合作。266个京沈对口合作项目有序推进,沈阳经济区产业协作配套体系不断完善,飞地经济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引擎。
4.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137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36家,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达到48家。
5.提高协同创新水平。产业技术联盟达到56家,7个协会学会落户沈阳,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1家。
6.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新增两院院士3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4.5万人。
•着力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1.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地铁9号线投入运营,10号线试运行,2号线南延线、3号线开工。东一环、沈辽路快速路建成通车。建设“四好农村路”1005公里。新建盘活停车泊位16.4万个。
2.补齐城市运行短板。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10公里、供热管网110公里、燃气管网316公里。完成排水防涝工程23项。以大辛、西部、老虎冲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运为标志,沈阳城市生活垃圾告别了“填埋”处置历史。
3.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淘汰燃煤锅炉,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大气优良天数达到284天。11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标准。
4.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成城管、交通、农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创卫长效机制,市容环境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覆盖率达到51.8%。
5.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新增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京皇城入选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沈阳植物园整改通过国家验收。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1.巩固精准脱贫成果。投入扶贫资金7.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持动态为零。
2.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上涨5.3%,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6%和6.7%。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300个。改造棚户区1.1万套、老旧小区100个。
3.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384个。749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消除。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DRGs付费试点成效明显。
4.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成全市街道区划调整。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刘宏伟
记者苏慧婷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沈阳晚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5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