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他一生坎坷,饱受流放与折磨,最后无奈感叹:人生几度秋凉

他一生坎坷,饱受流放与折磨,最后无奈感叹:人生几度秋凉

记忆好似相思雨,我在夜的另一边静静牵线,等待那人的期许。圈圈年轮,尽化树波。就那样,像时光之水轻点树芽,化作岁岁年年,生生世世的寂寞。曾经便如凋叶,虽过程短暂。却是几句轻言造成的弥漫,像极了夜的孤单。看不见月光懒散,听得见晚风的呢喃。路还是那么远,想必梦中的桥早已不见,皆是搁浅。想人生短短数十载,得失当作乐,过客如比邻。这个道理,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告诉了我们,他就是苏轼。

他曾流落天涯,四海为家。也曾煮酒话桑麻,笑谈天下。他曾于清风明月之中与好酒醉卧江上,杯盘狼藉。也曾在深渊轻吟,一夜白头。可以说,他的一生多灾多难,人生阅历丰富,知己好友遍天下。曾光芒万丈,闪耀八方,但更多的却是失意。正如同他七次被贬,多次出任地方官。即便这样,他依然是不改初心,尽忠职守。只是最后,他超然了,也沧桑了。他瘦弱的身躯扛不起那宋朝的皑皑白雪。所以,即便是他,也有消沉的时候。下面这首词就是他难得失意的时候,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人间万事,不论悲欢离合,还是阴晴圆缺,只不过是一场漫长的梦罢了。而我们经常在浑浑噩噩与偶然清醒间度过。浮浮沉沉,人生经历了多少次秋天。开始是崭新,后来却麻木。就好像我现在所处的风景,到了夜晚,微风吹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在回廊里又有不绝,缥缈无踪。回过头再看看自己,不仅仅两鬓斑白,就连眉毛都起了银丝。想到这,我只好默默饮酒。酒未必非要是好酒,但却担心客源稀少而卖不出去。月亮虽然明亮,但也总被暗沉的云彩遮挡。在这个中秋佳节的晚上,又有谁能跟我一起欣赏这美妙的月光呢。我只能拿着酒杯,收起幻想,漠然看着远方,怔怔不语。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晚,感叹人生浮沉,回首往事幕幕发出的感慨。水调歌头是他思念弟弟。而这首词却能够让人感觉出苏轼的沉淀与成熟。他已经历了太多,他不需要再经历什么,但也不怕经历什么。正如同他说的那句话,人生如梦,还酹江月。这首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些看法,以及对着滚滚红尘的怅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我们都一样,在一个地方努力做了好几年,也还是做不出什么业绩。给佳人保平安的时候,强忍心酸,笑着告诉他们,一切安好。而在挂掉电话的时候,躲进被子里哭泣。一腔热血早已被抹平,学会将牙往肚子里咽。擦干眼泪,再次上路。对于作者说,他希望他的一生只是一场梦。于我们来说是很精彩,但实际上,他擅长的,未必就是自己喜欢的。就好比苏轼喜欢的东西,从未实现。他仿佛忘记了自己过了多少个秋天,但他记得,那秋天的凉意。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看着风吹动着树叶,在黑夜中显得沉默。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如此吧。作者看着漫天风景,想着自己生了华发,不禁有些无言。他一生最想做的事就是报效国家,但却迟迟未能实现。这对他来说是夙愿,但实现不了更是宿命,他早已看清。这时代奸臣当道,谄谀横行,哪有正义之士立足之地。他不知经过了多少排挤与折磨才看清,但懂了,未必开心。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因为酒不好喝,所以来往的客人就不多。因为月亮太耀眼,所以才被乌云遮挡。此处是掩饰不住的讥讽之意,作者将宋朝比喻为一杯廉价的酒,只有同流合污之人,才会选择来往。而又将自己比喻为明月,因为自己太耀眼,所以才遭受奸臣的残害。这里的讽刺之意,简直就要破词而出。同时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勉励之语。因为优秀而被嫉妒,情有可原。一饮一啄,自有天定。发生好的事情,就未必一切顺利。发生不好的劫难,也未必一生都没有收获。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作者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心态才如此超然,也正是这份心态才保佑他走过如此多的磨难。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又是在不知名的中秋,同样也是自己,作者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习惯不代表喜欢,只是一种自律与坚持罢了。在这漫漫长夜,作者满腔心事无人诉说,只能对月长叹,把酒问天。此处让我想起了高适的一句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也可以用作对苏轼的宽慰之语。作者不愿一个人在这个夜晚苦苦煎熬。这中秋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奈何他却孤单一人,这本身就是种悲剧。若是高适与苏轼在一个朝代就好了,有这种程度的安慰,比什么都重要。而高适的这两句话也正是因为坦荡豁达,而成为千古名句。你说你不愿孤单一人,但也不要担忧,疑问天下的人谁都认识你。人生在世,总有一段路是自己走的。只有坚持下去,微笑下去,才能一窥希望的曙光。

那一年,你年少轻狂,于菊花台畔独饮风雪。竹杖芒鞋,眼里,无风无雨无晴。如今回首再看,任路遥马亡,山呼海啸。你孑然一身,莞尔一笑,月上西楼,凭栏天下。胸中,心安心折心静。苏轼,你已沧桑了太多。

总之,这就是苏轼,完美又充满真实,忠心又超然物外。他也绝望过,付出过。但得到的往往与付出的无法成正比。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豁达的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这样的苏轼,你们喜欢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545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