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赵匡胤成败两杯酒

赵匡胤成败两杯酒

“杯酒释兵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取得政权后,在酒席上解除了众位手握重兵将领兵权的事情,这可谓是赵皇帝善用权术、谋事成事的具体体现,也是他人生中最为成功的“第一杯酒”。那么,有句话说“干了这杯还有三杯”,可惜赵皇帝没有等到喝第三杯“庆功酒”,在第二杯上就折戟沉沙了,这杯酒就是在他执政十六年后的一个晚上,召兄弟赵光义饮酒,并且酒后共宿宫中,二隔日清晨就莫名其妙的暴死,只活了五十岁,并且死因扑朔迷离,故有被其弟毒死之说,“烛影斧声”的说法也大行于世。


赵匡胤


赵匡胤,男,汉族,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976年11月14日卒于首都开封。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共在位16年)。


宋版图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

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可是赵匡胤在柴荣驾崩之后,赵匡胤因手中掌握兵权,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发动兵变,让弟兄们弄件黄袍给自己穿上,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就跑到开封做了皇帝。

因为有了这次通过手中掌握的军队毫不费力夺取政权的经历,所以赵匡胤对所有的武将都产生了信任危机。

并不是有些人讲的赵匡胤认为既然打下了天下,就没武将什么事了的说法。

而是他心中存有恐惧,因为在那个乱世年代,他深知有兵权,就能有话语权,甚至就能够做皇帝。

当时周世宗柴荣就十分器重赵匡胤,赵匡胤心里是最清楚的,结果呢?

于是,赵匡胤再一次散朝后举办了一个盛大酒会,邀请当年出生入死的高级将领们一聚。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赵皇帝突然屏退侍从。

他叹了一口气,非常掏心窝子的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里一直念及你们的功德。然而,当天子太过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皇帝也这么郁闷?几个哥们惊骇地忙问其故,谁知人家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大家一听,才知老大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如果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几个当年的老铁明白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长远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姬,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大家听老大已把话讲得这么明白,而且当时老大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第二天大家便有的请病假,有的申请退休,纷纷交出兵权。此后赵匡胤改革军队,实现皇权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后来又与众弟兄结亲等等姑且不说。

再说让赵皇帝至死都后悔的第二杯酒。


赵光义

在“杯酒释兵权”这出戏中,赵匡胤忽略了一个重要演员,那就是其弟赵光义。

赵光义,本名赵匡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家族行三,赵匡胤是其二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后因避二哥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是为宋太宗。

就是赵匡胤一念之差成就了三弟。

那么为什么当初不解除三弟的兵权?

起初赵匡胤想出杯酒释兵权这个损招,是担心那些随他一起起义的将军会以此方法在拥护另一个人把他推翻,出于恐惧所以才想把他们的兵权收回来。但是他认为赵光义又和那些人不一样,那些人是将军,虽然是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但是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可赵光义是他的亲兄弟,无论怎么着他也要顾念兄弟之情。

还有,大多皇帝都要表现出仁爱之心,逼迫将领们“心甘情愿”的交出兵权,如果再逼兄弟,难免会让大臣和百姓觉得自己太那个了。

还有就是,赵匡胤早就将赵光义立为了皇太弟,这个时候他本身就是想把他的皇位传给他的弟弟,毕竟他可是他皇位将来的继承人,而区别于那些个将军,这是他要托付的人,而不是那些可能推翻自己的人。

但赵光义不这么想,既然二哥能把曾经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喝酒掉了兵权,况且废立继承人的先例多之又多,等侄子能够理政了,会不会把自己也一顿酒给喝坏了呢?

于是,哥俩在一次把酒言欢中,赵光义动手了!


烛影斧声

二兄三弟酒后,赵匡胤一夜间猝然离世,年方五十。

当时赵匡胤身体非常强健,而且正史上并没有其患病的记录,因此死因尽管成谜,但似乎只有从赵光义身上才能得出结论。

赵匡胤死后,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且身体康健,但驾崩第二天赵光义就接受遗诏,于宋太祖灵前即位。需要注意的是,当晚饮酒与赵匡胤驾崩,只有赵光义一人在场。

有部叫《烬余录》的野史记载了“烛影斧声”这个故事:赵光义贪恋嫂子花蕊夫人的美貌,就趁赵匡胤熟睡之际,进宫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被惊醒,拿起身边一把玉斧砍赵光义。赵光义迫不得已,索性抢过斧头,一不做二不休,砍杀赵匡胤,弑兄篡位。


花蕊夫人

还有一部叫《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去世前,宋皇后叫太监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找来安排后事。王继恩却违抗旨意,找来了赵光义,迫于形势的宋皇后哭着对赵光义说:“我母子的性命就托付给你了。”当然野史自然众说纷纭。

大多史学家分析认为,赵匡胤与赵光义积怨已久,赵光义弑兄篡位是有可能的。

赵光义跟随哥哥南征北战,为宋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光义肯定心中不服。赵光义有夺权称帝的动机和野心,加上赵匡胤死因蹊跷,于是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疑案。

但赵光义即为的疑点是很明显的。

首先,新皇帝即位,一般是第二年才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却等不到第二年,将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抢先为自己“正名”。

其次,赵光义即位之后,马上就设计逼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为自己铲除后患。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百多年后,赵光义的后代子孙宋高宗赵构又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春,这是不是也在冥冥之中承认了祖先“弑兄篡位”的罪孽呢?

不管赵匡胤是如何死是,这第二杯酒的确喝的窝囊!

呜呼赵匡胤,成败两杯酒!

(欢迎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5381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