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艳玲
(二)
25日早晨6点多就被车厢吵闹的声音叫醒,睁开眼睛,伸伸懒腰,下了床铺。此时母亲在下铺已经起来了,我赶紧洗漱完毕,坐下了拿出自备的早餐,一同和母亲吃了起来。吃过早餐同铺的几个好姐妹在一起拉起了家常,母亲也加入了她们中无话不谈,甚是开心。我则倚窗而坐,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大地、山川、河流,思绪已经飞到了遥远的地方。下午1:30分,经过13个多小时的漫长车程,列车终于到达包头车站。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内蒙古的制造业、工业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
下午2:20分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4A级北方兵器城,位于重工集团公司厂区外侧,是一座以“绿色生态”为原则,以“传统军工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主题,是中国华北地区第一家以军事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景区里有成吉思汗蒙古骑士雕塑高大威猛,手持长矛盾牌,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勇猛杀敌
有最大的火箭炮,不知道射程有多远,威力有多大,但足以证明的中国军事力量不可小觑
有4477号战斗机,想当年在蓝天上翱翔,是那么的让人振奋人心,斗志昂扬。
有小钢炮虽小,但行动自如。
有水路两用装甲车静静的守候在湖边。
有导弹高高昂起头来,剑指长空。
有远处的军舰但比较小,不是想象中那么威武雄壮。
有精美的火炮模型,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兵器城里还有另一面秀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有小桥流水,有草坪绿地,有绿树盎然。和冰冷的武器装备形成鲜明的对比。走出兵器城,感慨万分,赋诗赞美。
内蒙古北方兵器城,
海陆空重型武器展,
登上大炮亲手驾驭,
感受战斗胜利喜悦。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妆爱武妆,
木兰替父来从军,
女汉舞枪又弄炮。
一个多小时的游览结束后,我们上车出发去第二个景点美岱召。
一路上,阴山山脉绵延千里,东西走向横亘中部,铁矿稀土蕴藏丰富,沿途风光尽收眼底。不禁感叹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阴山山脉感觉不太高,外表丑陋,几乎没有多少植被覆盖,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到达美岱召已经是下午4:40分。眼前的美岱召依山傍水,在建筑上更有独特的风格。它是仿中原汉式,融合蒙藏风格而建,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量的壁画,如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历史壁画及描绘蒙古贵族拜佛的场面的壁画都完好无损。
美岱召,内蒙古重要藏传佛教建筑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大明金国“都城”,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又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期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上均有一定价值。
南城墙中央开有泰和门,为正门。城门内侧筑有马道,城门台上建有歇山式顶二楼三檐城楼(1985 年依原式复建)。泰和门建于1606年,古城始建早于泰和门40余年。门上的匾额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落款为“大明金国”。
眼前高大威猛的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雕塑,突出了三娘子的地位。三娘子在历史上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明朝时蒙古可汗阿拉坦汗的第三任妻子,长期以来,她的手里握有土默特蒙古部落三分之一的兵权。由于她智勇兼备,才貌超群,深受阿拉坦汗的信任,并采纳了她与中原友好往来的主张。与王昭君一样,阿拉坦汗去世后,三娘子又按照古代北方民族遗留下来的“收继婚制”习俗,三次下嫁给阿拉坦汗子孙辈的顺义王,维系了土默特部长达40年的安定局面。明廷在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封她为忠顺夫人。
 站在城墙上放眼望去,美岱召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敦厚结实,可以抵御军队的炮弹和骑兵的突袭。整个城池略呈长方形,墙高约4米,周长681米,四角建有角楼。
游览时我和母亲在寺内广场上留影,远处的建筑美观幽静,近处的亭台楼阁,长廊幽径,草木碧绿。白墙金瓦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大气磅礴。真不愧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啊!
下午5:50离开美岱召高速出口,前往第三个景点希拉穆仁草原。
车外是绵延一望无际的草原,开阔平坦,秋季的草场泛着淡淡的黄色,鲜少见到成群的牛羊。天色渐渐变得暗淡,离目的地还有多远,不得而知,只能在车上闭上眼睛,昏昏欲睡。
晚上8:20分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导游把我们领进一座豪华气派的蒙古包,原来这里是迎接远方客人就餐吃饭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接受蒙古族传统迎宾礼仪---敬献下马酒。
美丽的蒙古族姑娘端着斟满醇香美酒的银碗,唱着悠扬动听的歌声,为你献上蓝色的哈达,洗去一路的风尘和疲惫。吃着草原上丰盛的美食,喝着蒙古族特制的美酒,听着高亢悠扬的歌声,这顿晚餐虽然晚点,但大家都十分惬意,因为在蒙古包里浓郁的民族风情表演,独具特色的烤全羊美味,已经让你忘却了疲劳,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和温暖。
晚餐过后,我们走出餐厅,眼前的一片空地上已经隆起了一堆篝火,火苗串的很高,火势很旺,大家围成一圈,在篝火旁载歌载舞,旁边还搭起了一个舞台,身着盛装的蒙古族姑娘正在引吭高歌,那声音穿破了漆黑的夜空,在寒冷的风中回荡。下面的节目是一个蒙古族小伙,坐在凳子上,手里弹奏着马头琴,是一首骏马奔腾保边疆的曲子,听得人激情澎湃,忘却了呼呼的风吹在脸上冰冷的感觉。
我们晚上入住的地方名字叫天鹅湖牧场,所谓的豪华蒙古包其实是十分简陋的,两张床、一台电视,一个空调、两个椅子,不过整个牧场规模挺大的,有几十个蒙古包整齐的排开。
导游说今天晚上这里的气温低至0度,蒙古包里面也不暖和,大家要做好防护保暖措施。蒙古包外面刮着呼呼的风,吹着帐篷门窗乱响,怕冷的我只好合衣而睡。(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徐艳玲,陕西渭南人,临渭区作协会员。喜欢旅游,寄情于山水之间,爱大自然溢于言表。享受生活,随心写作,多以诗歌创作感悟人生。作品散见于《三贤文苑》《华山文学》《蝶语兰心》《渭南日报》《陕西诗人》等媒体平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3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