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刚直守"礼"的袁盎总是做出不寻常的事情,他是忠是奸?

刚直守"礼"的袁盎总是做出不寻常的事情,他是忠是奸?

导语:"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时以变易,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这段话出自史学家司马迁之口,着重描述了袁盎这个人的行事风格,算得上是在为袁盎说好话,把袁盎的定性为一个敢作敢为的好官员,但在一些方面有所不足,可以说是很正面的评价了。

但是,这段话也说出了袁盎被刺杀的原因。袁盎可以和霍光一样,是'不学无术'的代表,但这个人聪明,他会说话,能说到人心里去,能让听的人感到舒坦。所以,他在适合自己的时代得以施展自己的本事。可惜,时代在不断的变化,等到他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开始变了。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名利'二字惹的祸,凡是沾上这两个字就说不上好坏了。

深得上心

袁盎,他出身不怎么好,但它处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很多的法度、规矩都还没有订立完善,也就给了他出头的机会。他的父亲是强盗,一般而言他也会受到牵连,但他做了吕禄的家臣再加上有一个好哥哥,也就避过了这个劫难。

袁盎画像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袁盎比较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对待周勃的态度,不仅仅没有把周勃当成治世名臣,还对周勃进行了一番批评,这胆子就有点大了。

但是,从袁盎的话中可以发现,当时的汉文帝对周勃不满,袁盎的话就是为了迎合上意。'文帝礼下勃,何豫盎事,乃有'非社稷臣'之语,谓勃不能争吕氏之事,适会成功耳'。大体上就是这样说的,很有深意。

这件事的后续就是汉文帝逐渐威严起来,周勃开始有了臣子的样子,最后才有了周勃入狱之事。也就是说,文帝在政权稳定后不再需要周勃了,但又不能主动开战,这才让袁盎发声,为政权的平稳交接打下基础。

恩怨化解

前面说过,袁盎为汉文帝发声,也就得罪了周勃。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周勃的性子从周亚夫身上可见一斑。

周勃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资历老、能力强、为人稳重,是稳定刘汉天下的第一人选。但这样的人,脾气也是很大的,身居高位久了,就见不得有人忤逆自己。

袁盎劝说汉文帝不与宦官同车

周勃对袁盎很不爽,但袁盎也只是说了几句话,周勃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世上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袁盎还是要想办法取得周勃的谅解。

所以,在周勃落难入狱后,只有袁盎敢站出来为他说话。其实也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像这种功臣,只有像刘邦那样的人才能随意的灭杀,汉文帝还不行。袁盎也只是露了脸,化解了这段恩怨。可以看出,袁盎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更善于为自己谋算。

斤斤计较

对于皇帝,胸怀总是要广博一些,斤斤计较就体现不出皇帝的威严。但是,臣子就没有这种顾虑了,官位就只有那么多,皇帝能够见到、记住的也很少,自然要计较一番。

但是,看看袁盎在史书上的描写就会发现,他比较出彩的地方都是在细节方面,而且都和他所坚持的'礼'有关,斤斤计较的结果就是被赶出了京城。

慎夫人坐席问题

袁盎斤斤计较的事情又有些什么呢?劝文帝要威严、慎夫人坐席问题、阻止皇帝与宦官同乘一车。袁盎这个人关注的点和别人不一样,他关注点很小,但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被提醒人的面子。

所以说,袁盎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他对于人性、人心还是很了解的,往往能够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他能够登上高位的原因。

但是,从史书上可以发现,袁盎的记载很少,而且都是一些小事情。按照袁盎的地位来说,他是受重视的记载对象,那么,他的事情真的不值得大写特写。

谋身谋国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明代的大青天海瑞对明朝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的评价,这是对张居正一生最高的评价,盛赞张居正为国为民的风姿。

讲这句话颠倒一下,就会发现,袁盎就是擅长谋划自己,而不善于谋划国家的。这样的人更善于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计划,而不善于治理好一个庞大的帝国。

对于袁盎来说,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很好了,他也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结局。但是,人在官场,又怎能得意!想要做好事情,上下的打点就很费功夫了。相比之下,在皇帝手下做事是最轻松的,最好是丞相。

晁错削藩

因为皇帝不喜欢丞相多事,但同时还离不开丞相。袁盎在诸侯国丞相的位置上过的还是很不错的,但有因就有果,他还是需要再努力。

比如说'七国之乱',他就差点在这场风波中丢掉性命,在和晁错的斗智斗勇中,他成功的将晁错送上了断头台。在国家危难关头,袁盎没有能力拯救国家,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只要火没烧到自己身上,他就还是安全的。

袁盎脱离吴国的风暴中心

从这件事情中也可以发现,他对皇帝非常了解,总是能够说到皇帝心里去,完全具备奸臣的素养。所以说,袁盎是善于谋求自身利益的人。

总结分析

总的来说,袁盎的所作所为算不上一位忠臣,他更不是皇帝手中的刀,他更像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但问题是皇帝给了他一切,他回报给皇帝的太少。

或许,这是一个臣子本能的反应,但是,在整个时代背景下的横向对比来看就会发现,袁盎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虽然他为人处世很有一套,在很多时候都能够帮到自己,但能够上朝的官员那个不是人精?

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谋国,但谋身却是他们的基本功,所以,袁盎才会出现多次被逼上绝路的情形。

袁盎劝说皇帝杀晁错

结束语:总的来说,袁盎不是一个奸臣,但他的行为也够不上一个忠臣的标准。从他的经历来看,他对于'礼'的看法很奇特,也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说:参与后宫的斗争。当然,袁盎还不至于要走后宫的路子,这是很多正途出身的朝臣所看不起的。所以,袁盎并不坏,他是一个有需求的人,他能够为自己的需求而奔走,在很多的问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才是他最大的优点。但是,他还是逃不过'名利'二字,这也是他落于下乘的地方。或许是时代变换的过快,他的时代早早地就过去了。

汉——司马迁

南宋——洪迈

明——海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1920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