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曹植出生武阳。曹植是曹操与所生第三子。是魏文帝曹丕的胞弟。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曹操击败了劲敌,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也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清初文坛盟主王士祯说,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220年,曹操病死。这年冬天,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魏",建都洛阳,年号"黄龙"。而曹植竟然以为汉献帝会被曹丕逼死,就穿上了孝服为天子发丧。而曹丕为了巩固权力,当然也要把这些兄弟们清除掉。所以他即位后,立即把曹植身边的谋士丁仪两兄弟杀掉,并把丁氏家族灭门。然后下令,让曹植、曹彰等诸侯王立刻离开首都,到各自封国去。虽然曹植他们是诸侯王,但是"皆寄地空名而无其实",没有实际权力,每人只有"老兵百余人"做守卫,而且还要受地方管辖,还有监国随时监视着他们。
221年,曹丕就传密旨,让曹植身边的监国灌钧上表检举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曹植就这样被押到洛阳。按当时法律,曹植这罪名,可以削掉爵位,贬为庶人。但是,曹丕却想杀掉曹植,于是就出了一道难题,让曹植以兄弟为题,不能见"兄弟"二字,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就砍他的头。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熟悉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吟出此诗后,已泪流满面,曹丕也大为感动。当然这首诗还有另一个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都说问人事多愁善感的,他的后半生因为被兄弟忌惮,一直都处在软禁中,232年郁郁而终,享年41岁。他的一生,充满了悲情色彩,如果他生活在平安盛世中的话,或许他是能偶与"诗仙"能够一较长短的存在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6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