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妈妈,你说爱我的样子真难看……

妈妈,你说爱我的样子真难看……

-1-

一周之前,去一个朋友家里吃饭,饭菜很丰富,朋友,他老婆还有一个五岁女儿,一家人都围着桌子,有说有笑,气氛很好。朋友很健谈,从各种大事件到明星八卦无所不知。问题是出现在吃完饭,大家边看电视边闲聊的时候。

“给你说多少次了,吃完饭不能马上就吃冷饮!那样会生病啊!为什么总是不听?爸爸为你好,爸爸是爱你啊!”那边客厅里的沙发上,朋友歇斯底里的冲着小女孩喊到。小女孩抬着头,含着泪水,不解的看着咆哮的爸爸。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想到生活中有些人经常说的一个谬论,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

前几天,米米在家问我,“爸爸,我能不能说一个事情,但是前提是,你不能说我”,她眼神看我的时候有点躲闪,其实,我明白,她在提她的一些要求的时候,貌似我很爱她的样子,可是我的语言有时候尖酸刻薄,我的面部充满着狰狞,虽然貌似很体贴的关心孩子,其实背后掩饰着一颗有情绪的态度,只是借着对孩子好的由头,发泄自己的情绪罢了。

你看看你,爸妈这样爱你,你怎么这么笨,对得起那些学费吗?

你得听我的,你不能那样做,我都是为了你好,我爱你才这样做。

这些话很熟悉吧,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各个地方潜藏着,在一层甜甜的糖浆包裹之后,像一发发炮弹一样射向我们最亲爱的人。

看看你那副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时候,那副可憎的嘴脸,好难看。


图片来自网络

-2-

昨天下午气温骤降,学校门口的接孩子大军依然是人头攒动,家长们把手里的围脖手套,电动车上的挡风被都是裹了又裹,紧了又紧。

一阵诱人的烤地瓜味道钻到鼻子里,一群已经接到孩子的家长正围着一个大缸买烤地瓜,看过去,金黄的地瓜刚从放炭火的大缸里取出来,热气腾腾,一群孩子和家长正围着烤缸挑选地瓜。

刚走到地瓜摊前,就看见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一年级的小姑娘,刚拿一个地瓜坐在电动车的后座上,可能是太香的原因,一上车就听小女孩说,妈妈,让我来拔皮,我要吃,快,快拿给我。

这边的妈妈一听不高兴了:你没洗手,不能直接剥皮,细菌进肚子里生了病,我可不负责!

她妈妈的话毫无商量的余地。

“可是我就是想吃!”孩子也是不依不饶。

“不行,不能吃就是不能吃,”妈妈的话一点也不妥协。

说着,妈妈把烤地瓜拔好,塞到孩子手里。

“哼,我不吃,”孩子也不示弱,开始大声的哭闹起来。

这边妈妈一看很着急,说,刚才不让你吃,你要闹,现在给你吃,你又不吃,你想那样,说完,一把把烤地瓜放进筐子里。

“看看你,干什么都是一声,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长大看你能干什么!”

“对你好,你还不听话!哼!”

小女孩此时呜咽起来,风吹来,走了很远,还能听见孩子的啜泣声。


图片来自网络

-3-

小区楼下有一个小型的健身广场,没事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喜欢带孩子在哪里活动。

那天见一个奶奶带一个大约五岁的小男孩在健身广场玩,奶奶和一帮爷爷奶奶们聊天很嗨。小男孩很调皮,一会把自己悬挂在单杠上,一会爬上摇摆椅,玩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只听见“嘭”的一声,孩子从摇摆椅上掉下来。

“哇”一声大哭,咧着大嘴哭起来。

奶奶一看赶紧冲过来,一把把孩子抱起来。

很粗鲁的让孩子站好,两手放在裤边中间。

小男孩,一听很害怕,赶紧站好,虽然站的很笔直,但是,小脸上还是挂着泪猴,大口的憋着气,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来。

奶奶立刻一本正经的开始教训起孩子来。

“让你注意安全,注意安全,就是不听,我们下楼之前怎么说的啊,这次摔屁股,下次摔脑袋,摔坏脑袋就不聪明了,就不能上学了”,奶奶一边抚摸着孩子的头,一边严厉的训斥。

孩子显然是怕极了,不住地连连点头。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性的遇到这种现象,对孩子来说,父母疼爱孩子是都是母慈父宠,一旦遇到事情的时候便是虎爸狼妈。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然要教育,但不是教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他们都需要父母去接受,理解,肯定,鼓励。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很多父母都会说,我很爱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买各种好吃的,可是有时候,我们却给孩子设定各种限制,以一个成人的角度去理解,去责骂,去要求。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我们家长都有一个教育孩子的通病:一边为孩子倾其所有,一边给孩子伤口上撒盐。


图片来自网络

-4-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好好说话成了当今父母最需要学习的一种技能。

你明明很心疼,说出来的话却是让孩子很伤心,明明想表达安慰,说出来的话却是愤懑和埋怨。

哲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成年人在接受别人的批评时尚且能感受到无助和委屈,况一个孩子?

当一个孩子在情感上处于一个受挫的状态的时候,这时家长需要做的是我们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待孩子的情绪从感情上恢复以后,才可以教育。

有句话这样说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会说话,能让孩子不仅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能认识到错误,以后加以改之,善莫大焉。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这种沟通方式让全世界的人们收益,尤其是亲子沟通方面,让家庭无数的家庭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当我们父母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图片来自网络

(1)亲子沟通的第一要素,要区分观察和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妈妈对五岁的儿子说:你太不讲卫生了。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当我看见你把纸巾随便丢在自己卧室的时候,我认为你太不讲卫生了。这句话就将观察和评论进行了区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到的“每次”,“曾”等词语往往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而我们通常对孩子说的,“总是”,“从不”等等往往表达的是评论。

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第一时间内应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将观察到的进行描述,最后加上家长对这件事的看法。

因此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就是进行观察。

当家长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时候,孩子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开始和家长给进行对峙。

非暴力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语言模式,不能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环境中进行观察,并能准确的描述观察结果。

举例子说,小明的妈妈对小明说,“这十个应用题你没有做对一个”,而不是说“你真是个笨蛋”。

妈妈清楚地描述了现象,而没有进行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2)亲子沟通的第二要素,表达感受。

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在亲子关系中,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更加和谐。

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觉得我的数学题做得不好,当孩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此刻他表达的是说的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我做数学,心里很害怕。此刻孩子表达就是感受,心里害怕,这是一种感受。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通过表达感受,示弱有助于解决和孩子之间的问题。

比如:孩子在楼梯上奔跑,被校值日老师发现,责令家长进行批评。

家长:“你在楼梯上奔跑,我认为这样做很愚蠢!”,这是家长在表达想法。

家长:“你在楼梯上奔跑,这让我感到很担心,很害怕。”这就是在表达感受。

当家长对孩子进行表达出感受,示弱的时候,这样有助于问题的沟通解决。


(3)亲子沟通的第三要素,表达需要。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往往蕴含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间接地表达出孩子对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比如,你对孩子进行批评,你今天不该对别人没有礼貌,其实这里边就暗含着孩子没有满足家长的面子的需要。

在亲子沟通的时候,如果你如果对孩子进行批评,其实往往会招致孩子的申述或者反击。

比如孩子今天因为在学校打架你进行批评,你批评道:你不应该去打对方,孩子此时听到你这样说,会向你申诉,或者直接反击,会说,你不是我,你不知道怎么回事的。

这样沟通起来往往没有效果。

如果此刻家长直接说出你的需要,孩子可能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比如同样这件事,你说,我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才会打架,你能告诉我吗?

很多时候,很多家长并不习惯从自己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我们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通常倾向于考虑孩子会有什么错。


(4)亲子沟通的第四要素,提出具体的请求。

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请求,能得到孩子的积极回应?

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请求,不要让孩子提出不要做什么的请求,而是要对孩子提出要做出具体的要求。

比如,你想让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你可能会对孩子说,请你不要把东西放在沙发上,这样孩子可能做不好,但是你如果说,请你把你的东西放到收纳箱里。

这样孩子非常明确的做出积极的回应。

在和孩子进行亲子沟通中,全力以赴的做一个倾听者,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体会孩子的心思和想法。


荣景优品 非暴力沟通(珍藏版) 马歇尔卢森堡
¥59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2706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