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重磅!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又有新发现……

重磅!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又有新发现……


资料图片


2009年至201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兵马俑陪葬坑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正式发掘。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与新认识。专家表示,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工作为秦俑、秦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宝贵材料,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就首次发现了下下级军吏俑。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南北宽62、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余件。本次发掘位置位于T23方,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遗迹等,获得了许多新的材料,对过去许多认识也有不同程度的修正和补充。

资料图片


考古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出土了彩绘陶俑,包括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下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五个等级。据介绍,其中下下级军吏俑是新发现的陶俑等级,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此外还发现了弓弩、盾、金节约、笼箙等兵器和车马器,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显得弥足珍贵。弓弩遗迹在一号兵马俑坑中并不罕见,在第一次发掘中就曾出土了132处。对于笼箙,在以前的考古发现中,此物也曾出现,但认识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养马的马槽,但不确切。通过笼箙的质地分析和笼箙未经扰动的箭镞分析,此次考古人员认为此笼箙应是车上携带的盛储容器。主要盛储战争中消耗量极大的箭镞等。同时,一号坑内战车的功能有所增加,除担负指挥外兼有物资运输之功能。

资料图片


秦俑以其“高”“大”“真”“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其制作方面有一重要的要保证就是“物勒工名”制度,即《吕氏春秋·孟冬记》载:“物其工名,以考其诚。工为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意思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也透露出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严密。

但是,考古人员表示,在本次发掘中发现有些俑存在着种种的制造缺陷、错误和修补痕迹。“我们认为‘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有其具体实施的范围和程度,对于不同性质产品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不是僵化的、死板的。对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物品质量就要求严格,而对于类似给死者所用的物品,质量就要求低。既肯定其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又不否认其在实际运用中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和适用范围。”考古人员表示。

专家表示,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所获成果将对秦俑坑的性质,秦俑的主体思想、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艺术渊源的研究、对秦俑的制造工艺、制造水平、秦代的兵役制度、陶质彩绘文物的科学发掘与现场保护等多方面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丰富的实物资料。目前,一号坑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资料图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1676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