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秦始皇暴毙于途的沙丘之变,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惊天大谋?

秦始皇暴毙于途的沙丘之变,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惊天大谋?

王延效


沙丘之变,秦始皇暴毙于途。沙丘之变是顺势而为?还是蓄谋已久?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惊天大谋?

沙丘之变,秦始皇暴毙于途。沙丘之变是顺势而为?还是蓄谋已久?


给后世留下惊世谜团的秦始皇暴毙于途的沙丘之变,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惊天大谋?


自商鞅变法以后,中国开始进入郡县制时期。郡县制的创立,在国家治理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件。在国家层面上,在国家治理上,郡县制的创立,进一步缩合宗法制,使庞大的宗法贵族仅保存下皇族,使国家治理不断社会化、文明化。


由于宗法制极大的缩合,一方面使国家治理不断社会化、文明化,使宗法制在国家治理上剩下最后一根残留的尾巴——皇权;另一方面也使原有政治统治的宗法基础相应的不断弱化、缩减,同样也相应的要求政治统治的基础和方式发生改变,战国时期选择的是国家政治统治的进一步集权、专制。国家治理宗法制的退化,当时选择的是与郡县制和皇权的存留突出、更进一步集权专制的三位一体。


原有政治统治的宗法基础不断弱化、缩减,政治统治的基础和方式发生改变,一些新的势力引入填补宗法基础退出的空档,一些新的统治形式、统治方式适应新的社会形式应势出现,皇权、甚至仅仅是皇帝一人孤立于帝国权力的最顶端。国家治理的高度专制集权,还衍生出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等等一系列特殊政治生态。围绕皇权、皇帝,引发出无数多的无极限的惊险故事。皇权、皇帝成为大帝国的高危职业。


雄才大略的大帝国始皇帝——秦始皇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沙丘离奇暴毙于途,给后世留下了惊世谜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出巡。这次出巡与前几次振国威、巡视边防不同,带有很大的神秘性。起因是接连出了三件怪事。


《世纪•秦始皇本纪》明确记载了秦始皇驾崩前的三大异象:


第一个异象:荧惑守心


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天象出现了荧惑守心。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极为重视, 因为他们认为天象表达了天意。 在众多天象中有两种备受关注: 一是五星连珠, 二是荧惑守心。五星连珠, 即金、 木、 水、 火、 土五颗行星排成一条直线, 是最吉利的天象。 “荧惑守心” 则是最不吉利的天象。中国古代把 “火星” 称作 “荧惑”, 把二十八宿中的 “心宿” 简称为 “心”。“心宿” 就是现代天文学中的 “天蝎座”, 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古人对这种天象的解释是,天蝎座的三颗星中间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两颗, 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 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三颗星的附近, 并在那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时, 就出现了 “荧惑守心” 的天象。 “荧惑守心” 的出现在古人看来, 轻者意味着皇帝要失位, 重者则意味着皇帝死亡。


第二个异象:天降陨石


公元前211年夏,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东郡。东郡是在秦始皇即位初吕不韦主政时攻打下来的,当时此郡是齐、秦两国交界地,现已是大秦帝国的一个东方大郡。陨石落地还不可怕,可怕的是陨石上刻的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7个字非同小可,代表了上天旨意,预示着秦始皇将死、大秦帝国将亡。秦始皇听到这消息震惊不已,立即派御史到陨石落地处,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愤怒的秦始皇下令:处死这块陨石旁所有人家,并立即焚毁刻字的陨石。


我们现在人都知道,太空中有些小行星死亡之后有时候会坠落到地球上,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很多小的陨石坠落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雨,说白了那就是小行星的残核,陨石就是流星坠地后的样子,上面怎么可能会有字,显然是人为雕刻上去的。


然后是一位方士卢生,他出去到蓬莱仙岛去找寻长生不老药,回来之后,这长生不老药没带回来,倒是带回来一本所谓的“仙书”,而且这书上还写了这么一句话“亡秦,胡也。”


第三个异象:沉壁再现


公元前211年,有神秘人将一块玉璧送给面圣的使者,并告诉他:“今年祖龙死”。使者带玉璧回到咸阳向秦始皇做了汇报。秦始皇听后,第一反应就是“祖龙”指的是自己,因为皇帝制始于秦始皇,他称自己为始皇帝。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秦始皇于是派人将使者捎回的玉璧送御府察验,鉴定结果玉璧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他巡游时,祭祀水神而投到江水中的那块。近10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离奇再现,还神秘人送还,这难道不蹊跷吗?


一年中连续发生3件怪事, 让秦始皇心神不定。 他专门举行了占卜, 得出的结论是出巡和迁徙百姓才能避凶趋吉。 于是, 秦始皇下令迁移三万户人家到北河、 榆中地区, 并且给每位迁徙户赠了一级爵位。 可能是还不放心,公元前 210 年, 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巡游。 或许他把这次大巡游当做拯救自己生命的一次非同寻常的大事件。


这就是这次出巡的缘由。


接下来就是沙丘之变。


此次出巡路线长,道路迂回曲折。出于对流传咒语的担忧,始皇开始对先帝祭拜。十月从咸阳出发,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然后浮江东下,过丹阳至钱塘,上会稽山祭祀大禹,并在会稽山上刻石记功;然后自会稽北还过吴,从江乘(今南京)渡江,北至琅邪。再北上蓉城山,再次到芝罘,转而西归。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


沙丘之变,又称沙丘之谋,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从行,去疾留守。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时扶苏正在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管理诏书的赵高却发动了阴谋,威胁丞相李斯,矫诏处死扶苏与蒙恬。隐瞒秦始皇死讯,以咸鱼放到秦始皇车上,遮挡秦始皇尸体发出的臭味。回到咸阳後,他们拥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就是秦二世。


再来看沙丘之变的核心人物赵高。


赵高的父亲是秦王的远亲,因犯罪被施罪刑,母亲沦为奴婢,赵高因此也是身份卑贱。秦始皇因他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还让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判案。赵高聪慧过人很快便被胡亥赏识跟信任。


  有一次赵高犯了罪,秦始皇让蒙毅(蒙恬之弟)查案,蒙毅公正不阿,按律法要处死赵高。后秦始皇却突然赦免了他的罪行,还恢复了他的职位,从此赵高便对蒙毅心生怨恨。秦始皇死后,赵高害怕公子扶苏登基后,蒙毅会被重用,对自己不利。


这一幕幕发生的事情,仿佛就是环环相扣,一步步把秦始皇引入到深渊似的。


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是顺势而为?还是蓄谋已久?


从出巡路线长,道路迂回曲折,儿子又只带了胡亥,远离咸阳,蓄谋已久是有可能的。


再由此上推,此次出巡,缘于一年中连续发生3件怪事后秦始皇专门举行的占卜,这次占卜应该有很大有意为之的嫌疑。


再向上推,一年中连续发生这3件怪事,更是疑窦丛生。天降陨石、卢生“仙书”、沉壁再现,肯定是人为的无疑。荧惑守心,很可能在先,出现了“荧惑守心”,便有人或者一批人一步步导演了这样一场惊天大谋。再者,陪伴在始皇身边的人,了解始皇的一切,蓄谋这样一张天网不是难事。


天网无极限,沙丘之变,让人想来细思极恐。


2019.12.17.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1652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