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阿里收购,申通大跌!股民心中“透心凉”,富豪兄妹怎么看?

阿里收购,申通大跌!股民心中“透心凉”,富豪兄妹怎么看?

论起BAT三巨头,在我国商业市场上不论是影响力还是市值,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而作为其他企业,能够和这样的巨头有关联,自然可谓是一大福音。可近期的申通快递却“与众不同”。

在今年3月阿里入股时,还股价上涨,结果前几天传出可能阿里控股的消息后,却出现跌停!



这表现,笔者的脑回路一时半会还真理解不来。“事出无常必有妖”,到底如何,还真要好好看一看。

阿里收购却大跌

7月31日晚间,申通快递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德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德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陈德军和陈小英与阿里巴巴签署一项购股权协议。

据该协议,在控股股东锁定期满后的三年内,阿里巴巴或其指定第三方拥有购买申通部分控股股东股权,或其持有的部分申通股份的权利。协议约定,在投资人或其指定第三方行使全部购股权的情况下,购股权的总行权价格为人民币99.81亿元。



若未来股权转让完成,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由目前的上海德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变成阿里巴巴。

听到这样的消息,估计大家的第一反应都和笔者一样,绝对替申通快递拍手叫好啊。

可谁知道,8月1日申通快递的股价却是下跌走势,截至中午休市,申通快递跌停,股价报26.68元/股,总市值为408亿。



申通这样的情况,与自家实控人陈氏兄妹,是否有关呢?

截至2018年末,德殷投资持股53.76%,为申通快递第一大股东。陈德军和陈小英合计持有德殷投资100%的股权,为申通快递实际控制人。



今年5月,德殷投资宣布,拟向德殷德润、恭之润出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份额分别为29.90%及16.10%。转让完成后,德殷德润将持有申通快递29.90%的股份、恭之润将持有申通快递16.10%的股份,德殷投资将持有申通快递7.76%的股份。



而事实上,德殷投资持有德殷德润和恭之润100%的股权,实际控制人仍为陈德军和陈小英。

早在201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拟以46.65亿元入股申通快递。双方“牵手”理由为拟在物流科技、快递末端、新零售物流等领域进一步探索合作。按交易价格测算,该笔战略投资作价约为20.8元/股,较公告前一交易日收盘价(20.44元/股)差别不大,申通股价也在公告后上涨不少。

至此,阿里先后入局圆通、中通、申通,集齐了传统快递四巨头“三通一达”中的“三通”。



公告显示,德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陈德军、陈小英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框架协议》,拟新设两家与德殷投资处于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

这便有了如此复杂的股权变更的动作。

7月1日,申通快递发布股东持股结构变更进展公告。此时,德殷投资已将持有的德殷德润49%股权转让给了阿里巴巴,并已经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阿里巴巴,斥资46.65亿元,成为持有德殷德润49%股权的股东,也间接持有了申通快递14.65%的股份。

而7月31日发布的购股协议,则是把德殷德润剩余的51%的股权和恭之润100%的股权悉数卖给阿里。待购股协议完成后,阿里实际持有申通快递46%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兼实控人。

为何3月时阿里收购还是涨,短短几个月时间过去,如今却是跌停呢?先来看看申通自身的经营情况如何。

投诉不少

作为“四通一达”中的一员,快递行业在随着我国的电商平台飞速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投诉问题也是接连不断。而申通作为行业头部,自然也难以摆脱这样的行业“传统”。

笔者通过黑猫投诉平台,发现申通快递的投诉量共计787,其中已回复为752,已完成为576。



其中,关于未经用户同意就私自放在代理点的投诉,是真不少。




而且,在2018年8月,金华晚报也曾曝出申通寄药品竟然忘记投递,结果长毛变质不说,投诉半月还无答复的奇葩事件,也真是令笔者长了见识。



在今年3月,也曝出了申通快递滞留的问题,较长的用时令网友们开出了“

网购标注不用申通”的解决办法,对此,也不知道申通的小伙伴们是喜还是忧。



不过之前的快递员私自处理投诉,令笔者不经联想到在2017年发生的申通快递员因与客户争执打人事件。当时的缘由,也是从快递员未经同意私自放在代理点而引起的。

虽说之后表明当时是双方都有责任,但起码再次表明了申通快递关于派送服务上,确实是问题频出的。



那么,这些负面信息对于申通是否有影响呢?申通在行业内,又处于怎样的实力和排名。

企业发展和行业实力

申通快递初创于1993年,在我国快递行业里算是起步早的。早些年也排行前三位置,但是这些年过去,如今的申通在“四通一达”里,虽不至于垫底,但也是失去了龙头的地位。

申通1993年由聂腾飞创办,陈小英为聂腾飞妻子,陈德军为陈小英哥哥, 1998年聂腾飞因车祸去世后,陈氏兄妹成实控人。股权结构方面,陈德军、陈小英兄妹共控制59.79%股权(包含德殷德润持有的29.9%股权等),阿里目前投资占德殷德润(持有申通29.9%股权)49%股权,杉杉集团持7.46%股权。

而从快递行业角度来看,2018年,电商件及散客件快递市场规模达470亿件,占快递总规模93.7%,是快递市场的最主要部分。电商件市场中,“四通一达”(中通、申通、圆通、百世(汇通)和韵达等5家公司的统称)占比69.8%,已经在电商件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四通一达的内部竞争也将成为行业未来走势的关键。

从自动化分拣设备数量、分拨中心和运输车队自有化率看,中通、韵达领先;申通在自有转运中心、圆通在自有运输车队方面明显落后。



从资本投资看,最早发展的申通资本支出规模,反而在三通一达中是最小。



快递量看,中通、韵达增速高且稳定,先后超过申通、圆通,目前位居前两位。从增速看,前几年增速落后的申通、圆通增速提升。目前通达系快递量增速均在40%左右。



从单件成本看,申通成本下降较快,不过依然高于中通、韵达,比圆通略好。



单件毛利和净利反应各家公司快递结构差异下的最终盈利能力,数据可比性强,也是未来降价空间的依据。从单件盈利能力看,申通排在中游。



从服务满意度看,中通一直处于通达系首位,韵达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至第二,圆通近几年改善较为缓慢,百世由低位逐步改善,申通这些年却是持续下滑。



这样看,申通在四通一达中总体算是排行中流。作为当中论资历的老大哥,还需继续努力才是。

财务数据

今年4月9日,申通快递发布了2018年报。年报显示,2018年申通快递完成业务量约51.12亿件,同比增长31.13%,包裹完成量占全国总量的10.1%。

申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4.41%;实现利润总额2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73%。



从营业收入上看,2019年第一季度,申通营业收入为45.07亿元,同比增长55.1%;净利润为4.05亿元,但同比增长仅为7.22%。

而销售费用的上涨,以及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大幅上涨,确实有待投资者们的进一步关注。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3292万元,较2018年一季度的1218万元,同比增长170.15%,申通称主要系公司组织架构变动增加省区网络管理、市场部人员、客服人员所致。



今年一季度的短期借款为7.55亿元,较2018年一季度的1218万元,同比增长9373.02%。

与之相对应的,利息费用约为770.4万元,较2018年一季度的797万元,同比增长16439.72%,申通称主要系随着借款本金增加导致利息增加。



申通2018年先后收购了15家转运中心,不仅增加了自身的资本实力和产业布局,也为自身带来了增长近十倍的商誉。当然,与之对应的是业务营收的增长,不过相较于提升资产利用率,更好的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申通还有着许多路要走。

不过,近期的阿里收购导致跌停,不仅直接展示了申通的“隐忧”,更是另投资者们好奇,申通的陈氏兄妹对自家企业,还有着多少的“信心”。

阿里收购 涨跌反转

在今年3月,阿里巴巴46.65亿元入股申通快递。由此,阿里将汇通、申通、中通、圆通,这“四通一达”中的其四都入股占位,足可体现阿里对于快递物流行业的重视。



按照交易金额来计算,阿里巴巴收购申通快递的价格是每股20.8元人民币,还是略微高于申通快递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此时还是溢价收购。可能也正是因此,在消息传出后,投资者们对于申通快递也是普遍看好,股价总体还是上涨趋势。

而7月底的收购,之所以会跌停,怕还是因为交易金额。

据7月底申通快递的老板陈德军、陈小英兄妹和阿里巴巴达成的协议,约定了阿里巴巴未来可以用99.8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申通快递31.349%的股份。按照交易金额来计算,这次的约定协议价格,还是每股20.8元人民币,比申通快递当天29.64元的收盘价便宜了将近30%。

这样看,几个月过去,虽说申通股价是上涨了,但是在阿里的眼里,还是“当初的价格”最贴心。对于阿里而言,自然是成本控制最重要,但是对于广大投资者们来说自然不会这样想。

原以为大佬准备溢价收购,自己趁着股价上涨还能赚利差,结果可好,陈氏老板们也是大方,直接“七折出售”送人情,那股民自己手里的股票也会有“影响”。



也正是这样,才造就了之后申通股价的接连下跌。虽说这还是协议收购,不至于板上钉钉。但是这样的消息传出,阿里的心里如何计算大家还不清楚,但是自家企业老板都不介意这样大的“顺水人情”,确实也是令得广大投资者们开始了“用脚投票”的操作。

真不知道如今这样的境况,申通的两位陈老板心里,又是何等滋味。

结语

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新零售的逐渐成熟,快递物流行业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阿里接连入股,苏宁此前收购天天快递,京东即便亏损多年也绝不放手自家的物流体系。也正是如此,伴随着行业的成熟,怕是将来也难免会马太效应愈加显著。

作为申通快递掌门人的陈氏兄妹,在今年的中国富豪榜单中双双上榜。两人先后位列中国排名212、230位,财富分别为17亿美元和15亿美元,以40来岁的年纪就能取得这样的财富,甚至在世界排名里都是前1700位的存在,也是令人羡慕的存在。





这自然都是依托申通快递的发展,由此也可看出,这二十余年来申通能够做到行业第一阶梯,自然也有着自己的实力和资本。不过作为“四通一达”里资历颇老的申通,今后还是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中通近几年一直保持一哥地位,后面的圆通、汇通、韵达也在不断加油追赶。

商场如战场,落后就要挨打,如今的股价势头申通也值得警惕。股价下跌,有时候只是正常的行情起伏,而有时候却是需要认真考量和反思的问题所在。



毕竟价格下跌市值缩水,不仅是对于企业发展前景的“困扰”,更是投资者们对企业的信心欠缺一针强心剂的证明。而这,都需要老板和企业自身用实力来证明。之后的申通何时会有“捷报”传来,振幅自家的股价止住跌势,还有待我们的观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116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