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求是奖颁奖典礼是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获得2019年度“求是终身成就奖”,奖金三百万元人民币。
作为第一位拿到诺贝尔奖的华人,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强大,一定离不开青年人的强大;而青年人想要强大,就必须要学好数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杨振宁提出要“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就是用数学来研究物理的。
2000年的世界顶级学术周刊《自然》评选出了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这个评选中排名18位,他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位活着的物理学家!也是唯一一位中国人。但是你别忘了,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以前可是位数学家!但是作为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却能够在自己的物理研究中找到所蕴含的数学问题。他在研究物理问题是所创立的教学方法和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促进了20世纪的数学的发展。
有一位来自华师大的高一女生,她早在初中阶段的时候就凭借着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专项奖一项”;“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主席奖(初中生唯一奖)、一等奖。
很多网友想,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这得益于她的父亲。她父亲是一位华师大数科院院长。他的教育方法有点独特:不刷题,不上辅导班,但是他从“兴趣”入手。因为孩子喜欢,才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就像看动画片一样,因为喜欢才会每天看的那么入迷。
据悉,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作为应用,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兰金(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谈方琳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小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的补习班,但没有参加过数学竞赛。初一时,谈方琳发现自己对数论方向更感兴趣,便跟着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做研究。
同样杨振宁也是从小对数学感兴趣。1983年杨振宁曾经说过: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刘薰宇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跟教育家,他和杨振宁的父亲还是同学。在数学教育这一方面,刘薰宇绝对是民国大师级的存在。像美术老师丰子恺就经常向刘薰宇请教。
由此可见拥有一个优秀的数学启蒙老师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7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