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360创始人兼CEO,周鸿祎在聊起自己对团队管理的看法时提到,一个创始团队最好不要有太多创始人,如果有七八个联合创始人,会使团队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好的创始团队,应该有两个人,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并且这两到三位创始人,最好在性格上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上能形成一个互补。有人强势一点,有人温柔一点;有人张扬一点,有人内敛一点。如果他们能有相似的价值观就更好了。
为什么说联合创始人一朵,就比较麻烦呢?因为这种团队通常会面临两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1.一加一并不大于二;
这种团队,往往是把很强的人绑在一起。敢于去创业的人,一般胃口都比较大,比较自我,这样很难形成合力。且能力太强的人很容易出现互相之间谁也不服谁的情况,导致的结果,轻则团队沟通成本过高,重则解散。
2.意见难以统一;
创业斗志昂扬的初创期之后,公司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是改拿这家的融资还是那家的融资;产品应该是这么做,还是那么做。
在创业团队中,就算大家为了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但是在这些琐碎的小事上,大家的利益点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如果核心团队成员太多,沟通成本就会太高。意见过于不一致,缺乏一个主心骨,冲突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很有可能分崩离析。
3、利益捆绑机制不稳
创业是一件耗人健康、燃烧青春的事。对于这些愿意跟着企业打拼的人,不能光在嘴巴上跟他们说好,而是要签协议,让这些燃烧青春的人也能一起分享未来的收益。否则,财聚人散,也没什么未来了。
所以说,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通过激励制度,股权分配,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员工做事才有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产生出来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被稀释掉的价值。
好的创业公司要找到一个像干柴一样的用户需求,你提供的产品要像一把火,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你如果在想的是我到底要用Zippo点火,还是用一次性打火机点火,就会比较麻烦了。所以不要过早雕琢细节,抓最核心、用户最强的需求。
所以,创业不仅要想得深,还要做得快且频繁复盘。很多“老司机”因为觉得自己想得很对、很完美,导致行动不够快,或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走了很久才发现油快烧完了,回不去了。所以要多复盘,看看你的路是不是走对了。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在创业时,优秀的创业者要敢于引入比自己更强的人才。马云就吸引到了蔡崇信,放弃顶尖投行非常高的薪水和机会,加入当时还很小的阿里巴巴,这非常厉害。这就是非常好的Leader,具备非常好的现实扭曲力场。这个事情很难,但最好的Leader一定是聚集了一群在各方面比他还要厉害的人才。你能不能搞定比你更强的人才,这是职场人创业经常要解决的问题。
有人跟我讲,一个创始人的修炼,如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修身:就是作为个体,要不断复盘,提升认知。
- 齐家:你的团队好比一个家庭,是不同经历、不同能力、不同风格的人组成的家庭,你怎么让它齐心往前走。
- 治国:重点在于治理,要抛弃“人管人”的思维,用系统、制度、文化去管理公司。
- 平天下:只有从高往低看,天下才是平的。这取决于你有没有足够高的战略能力,看清楚大的脉络在哪。
这是对创业者四个维度的要求,你记住了吗?
以上。
关注小创,每天分享有价值,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6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