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连绵的大山,翻过一座又一座

连绵的大山,翻过一座又一座


前几天冬至,也是考研的最后一天,从去年到今年,感觉这日子走得比掰手指头数数还快。

我有位朋友今年二战,早在两个月以前,微信群里就已经艾特不出他的人影了,以至于我时常怀疑这位朋友是不是为了考研而卸载掉了微信。

偶尔回看去年四个月准备考研的过程,它带给了我什么呢?好像只有由夏到冬颜色逐渐枯黄的荷叶,图书馆里越来越熟悉的小白桌,还有最后考完跨年前的一场雪。

去年签署放弃定向保研承诺书的时候,教务科的老师问我出国还是考研,我说考研。

“咋啦,不喜欢咱们学校呀?”

“哈哈哈没有没有,就是想换个环境。”这句话说完,我也在承诺书上点下了最后一个点。那是九月末,走出学院大门,横直的柏油路两旁是参天的法国梧桐,午后的阳光就这么穿过枝桠缝隙投射下来打在黑色的柏油路面。

看着老师在“保研工作群”发布放弃面试的名单,回味着这个十分钟做出的决定,说不遗憾肯定是假的,谁不想在最后的一年里轻松点。心底闪过一点伤感,转头又踩着地上斑驳的光斑往图书馆走。

毕竟,数学都快复习完一轮了,中途放弃了多可惜。

“想换个环境”,这句话到现在我也没实践出来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不出意外还要花上好几年去实践。但说实话,还是挺怀念本科那34个食堂,还有去往上课教室必经之路上那一排有些坑洼的地砖。

考前最后一周,大抵是觉得自己“分数大头”的科目都复习得差不多了,过得很是放松,以至于我每天都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反问:“我是不是过于放松了?”那几天背完政治写完英语作文,路上捎带一点夜宵零食才回寝。

牛排,烤鸡,烤全羊,那是我每晚睡前就着零食“云吃”了四个月的东西。

考完的晚上,我把一个月没理的头发去理发店修剪了一番(其实就是剪短),走出理发店,短小的发茬抵挡不住十二月的冬风,冷风一吹,脑袋跟胸腔一样空而轻飘,身上裹着羽绒服,热气和负担都从头顶随着冷风带了出去。

那晚本想写篇文章纪念一下,考前每天都想过的千言万语,却在那晚顷刻间没了踪影,对着空白的文档坐了两个小时,还是没打出几行字,心里空落落的,窗外的冷气好像抽去了我的热情和力量,身体兴奋却精神疲惫。

本想在考完后睡上一个礼拜的懒觉,没成想每天七点半准时醒来就睡不着了。拉着朋友去吃了馋了四个月牛排,钱包很痛苦,吃完却发现味道也不过如此。

好几晚,我看着窗外逐渐消融的冬雪,反问自己,为什么每次蓄谋的“狂欢”都无法实现——这座我花了两年时间努力抗拒却还是不可避免的大山,终究还是翻越过来了。其实后来再回想,备考那几个月可能是我大学里难得的不消沉且充实快乐的时光。

今年6月完成毕业答辩,不可抑制得快乐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有位学长在下面留言,“欢迎入新坑”。现如今坐在研究生办公室敲键盘的我算是深刻领悟这句话了。

“山的那边还是山。”

总觉得十分奇妙,当时不理解不喜欢的语文课文总是会在很多年以后让人醍醐灌顶。初一学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在山的那边》,第二篇叫《走一步,再走一步》。

很多事情在经历过以后大多都会说上一句“不过如此”吧。

山的那边还是山,翻过一座又一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6008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