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工困境下的公开秘密…失联移工 农业隐形大军
从工厂、雇主家中逃离的移工,却意外撑起缺工严重的台湾农业。 记者钟圣雄/摄影
台风来袭前的山区飘着恼人的细雨,放眼望去,遍野都是蒙面的农民弓身在高丽菜田里抢收。熟悉农业的人大概晓得,菜园里的多半不是台湾人。连日穿梭于果园及菜田的非法移工说,他们已至少连续七天没日没夜地工作,忙到睡在农田工寮中,连回家换洗的时间都没有。
农忙风灾 他们成了农家救星
农忙或台风季时,这群非法移工成了农家的救星。没有他们,满山的水果和高丽菜只能就地腐烂;而山下的我们,得花数倍的价钱才能买到一样的农产。
行政院农委会统计,台湾农业常态缺工约一万五千人,季节性缺工更高达廿一万人次。此外,台湾农民平均年龄高达六十二岁,世代断层严重。换言之,台湾农业不只劳动力极度匮乏,更缺乏产业转型最需要的年轻思维。传统农业在多年缺工困境下,究竟如何存活下来?公开的秘密是:大家都在违法聘雇失联移工;这些逃跑移工,早就成了台湾农业不可或缺的隐形大军。
人被抓了 野莲产业几乎停摆
若没了非法移工就会撼动台湾农村最经典的案例,该属高雄美浓的野莲产业莫属。二○一六年九月,移民署专勤队在美浓野莲池逮捕八名非法务农的越南籍人士,意外揭开年产值超过新台币三亿元的野莲产业,竟有约三分之一劳动力是非法移工的内幕,人被抓了,也导致这个明星产业几乎全面停摆,地方上素有声望的老农哭诉无奈。
不止野莲,包括山上的果树、茶园、高丽菜,还有平地的各种叶菜类加工厂,都是最辛苦也最缺工的行业,即便农民祭出高薪也难以聘到愿意久待的台湾人。因此,刻苦耐劳又熟悉农业的失联移工,就成了这些农村的主力。一名受访农民不夸张地形容:“在我们这边,哪一户家里有开灯的,没有在用非法的?”
青农感叹 空谈转型人老田废
素有“凤梨王子”称号的嘉义青年农民杨宇帆感叹,台湾农业转型空转多年,如今农村人老田废,成了“千岁团”、“外籍配偶”与“失联移工”的三重组合,政府才终于准备开放农业移工,还限制一堆,却为时已晚,已经无法解决农业问题。
他感叹:“我只能说,违法不见得是一件错的事情……没有他们(非法农业移工),很多农民都没有饭吃。现在大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合法移工 就能解农村困境?
联合报系愿景工程耗费超过半年时间,跟着不同作物的作业季节,流转在数个农村,贴身采访多名非法农业移工,也访谈了农民、农会及各界专家看法。一连两天推出“隐形农业大军”专题,除了呼吁更多人关注失联移工与农村错综复杂的关系外,也想带读者一起探究,农委会即将上路的引入农业移工政策,是否真能解决农村的困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3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