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建国前车之鉴基础上,很难改变让军队强盛并且不拥兵自重的问题,但是经过宋太祖多方方面的不懈努力,制度改革,才形成了大宋的长治久安。
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黄袍加身的再次出现,防范下属起兵篡权的威胁,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经直言不讳:“即便是文臣全部都贪污腐败,但他们给国家带来的灾难也不及一个武将的十分之一。”
宋朝的兵力,当时分为两种,禁军,也就是中央军,是宋朝的主力作战部队,还有就是厢军,地方部队。
历朝历代精锐兵力,几乎都是划分到一定重要的地方或者关口进行着驻扎,然而宋朝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作为精锐中的精锐,主力中的主力禁军,数十万人,并没有进行这样的部署,而是集中在了东京周围。
一、建立枢密院,三衙统领制度。
枢密院是北宋最高的军政机构使设枢密使和枢密院副使,主管调动全国的军队,三衙统领是北宋最高的军事指挥机关与枢密院各有所职,枢密院负责发兵,调兵,而不是直接掌握军队,三衙统领掌握军队但是没有发兵调兵之权,这样调兵和领兵权分离,分而治之,有效的相互制约,利于皇权的统治。
二、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大宋为了断绝禁军将领拥兵自重的问题,将兵力集中在一处,一旦有战斗发生,皇帝就近安排将领,抽调开封周围禁军组成军队前往接战,而且赵匡胤设置了“更戍法”,士兵在多个地方轮回戍守,但是将军却有固定的岗位,这样将军和士兵的感情就比较淡薄,即便武将想造反,也没有忠于自己的部队。
三、垄断地方财政,掌握经济命脉。
自安史之乱以后,藩镇节度使就垄断了地方的财政大权,多数税收都充盈自己的金库,不断壮大自己,少数税收上交国家,让国家税收积贫积弱,这才让藩镇割据有了经济基础,而在赵普的建议下,赵匡胤下令设置转运使,地方税收除了少数留给地方常规使用之外,其余全部由转运使直接运往汴京,途中不允许任何人插手,地方财政完全收归中央,这也间接的掌握了经济命脉。
宋太祖在军事,财政,政治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宋朝集中禁军在开封,有效的控制了军队的力量,而且带兵的将军对军队没有一定的基础,有效的消弱了佣兵自重的威胁,更在经济上对藩镇的打压,让大宋对中央集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32900.html
赞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青海土族族源,吐谷浑的来历和故事,原来其祖先是“外来”的呢
« 上一篇2019-12-27 12:36:29
西周古国——向国,莒国的猎物,虎视两个世纪,阴谋取向
下一篇 »2019-12-27 12: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