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散户总是判错行情
经常听到一些中小散户买股输钱后将责任归咎于别人,譬如:都是某券商不好,硬说×××股票将大涨,结果把我套得死死的。等等,不一而足的言论在套牢的投资者中经常可以听到。那么,是不是真的有人要陷害你,或是有好事者作为庄托来使你输钱。我看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主要还是投资者对大势和个股的趋势判断错误所致。
散户在分析股市的时候,无非是依托基本面和周围人气等感觉进行分析预判。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特别是,会炒股的人都比较聪明,只要用心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基本相同的。散户用的分析手段主力都明白,散户在明处,主力在暗处,市场氛围和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主力都非常清楚,于是利用资金优势盘中不断打压或拉抬,或者制造开盘价和收盘价,主力会刻意在盘中不断制造种种陷阱和貌似机会给中小散户,引诱中小散户判错行情,以利于主力赚钱。
散户得出的判断就是主力给你的,他就是让你得出错误的判断。那你想主力会按照那个思路去走,让你去赚钱吗?他肯定会反其道而行之,让你防不胜防,那么你就只有做错的份了。你亏损主力才能赢,主力不仅骗普通散户,还要骗大户和小机构呢。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座高山顶上,住着一位年老的智者。至于他有多么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智慧,没有一个人知道。人们只是盛传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问题。
有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并不以此为然。他甚至认为可以愚弄这位智者,于是就抓来了一只小鸟去找他。小男孩把小鸟抓在手心中,一脸诡笑地问老人:都说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那么请您告诉我,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老人想了想,他完全明白这个孩子的意图,便毫不迟疑地说:孩子啊,如果我说这鸟是活的,你就会马上捏死它。如果我说它是死的呢,你就会放手让它飞走。你看,孩子,这只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当大多数人一致认为上涨时,也就是说鸟是活的,主力多半会让股市下跌,让鸟去死;当大多数人一致认为下跌时,说小鸟是死的,主力多半会让股市上涨,主动放飞小鸟。主力的行为像拿鸟的小孩,散户怎么猜测也是错的,因此,只要主力存在,多数散户预测错就不奇怪了,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股市中投资者何以发生亏损?许多入市者往往自责追涨杀跌;自责笨透了;自责不注意消息面和政策面的变化;自责不懂股市的技术走势等等。实际上,无须自责!很多情况下,股市走势并非证明您无能,而是主力不按常理出牌而已。
机构的不按常理出牌并非时时出现,物极必反是到极才反,在市场上一边倒,一窝蜂之时便要留意了。那些时候,中小散户就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机构大户立场上,看看如何行动才能痛宰散户,从而摸透机构大户手法,找出趋吉避凶之良策。认定市况发展大多数将不按常理出牌,那么您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来个不按常理出牌,便可以歪打正着了!
【散户如何才能做到不亏损呢?务必死记“五个数字”:10、20、50、60、721】
一、20%——最佳止盈点
20%,股票交易的最佳止盈点。在股市中没有常胜的将军,被套、亏损总是难免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也并不可能所有的股票都会不断上涨。来自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70.8%股民都是一个“贪”字在作祟,由赚变亏,由小亏反倒变成了大亏。所以股票投资“贪”字要不得,建议投资者在买进股票时就要设定一个止盈点,股价上涨20%后坚决卖出股票,如今华尔街不少资深投资人还仍在坚持此比例。另外一个是止损点,低于买入价7%-8%坚决止损。
二、50%——持仓黄金比例
50%,即股票留50%的仓位,资金留50%的仓位,便于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操作风格制定不同的仓位控制策略。所谓持仓比例,是持仓品种的市值占整个资金总额的比例,不过此比例是动态的。打个比方,比如某投资者的初始资金为10万元,将5万元购买股票,此时持仓比例为50%;虽说随着股价上涨,总资产和股票市值会不断变动,比如,股价上涨20%,总资产就为11万元,股票市值增至6万元,此时的持仓比例就变成了54.5%,但是刚入市时50%的持仓黄金比例仍要记住。
三、60%——低价圈判断
60%,低价圈一个判断比例,是指股价相对前期高点,个股跌幅在60%以上的都可以视作为低价圈。当股价出现涨幅靠前、量比靠前情形,此时股价处于低价圈时,说明主力有意图拉高股价,此时股民参与的风险较小。相反,此时若购买那些高价圈个股,那么风险很大,陷阱较多。所以,股民可以参考此“60%,低价圈判断”的比例,基本能避免盲目追涨个股而被套的惨剧,从而也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721——股市“魔咒”
721,就是常被投资者说起的股市魔咒“七亏二平一赢”,是股市盈利的概率,是说90%股民都是亏损的。股民要想打破此魔咒,理财师表示关键还是投资者要改变投资观念,改变一夜暴富的错误观念。股市不是赌场,而是一门大学问,关系到宏观经济学、政策敏感度、心理学、股市技术、综合素质等。不是只靠运气,却没有学习的态度。所以在入市之初要认识这点,注重合理配置资产,一方面可以参与一些年收益10%左右的宜盛月月盈等稳健类投资,能保障有稳定的收益来源;另一方面参与股票和期货等高风险投资,能来获得较高的回报,多元化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
五、10——股票不超过10只
10,有风险承受的投资者购买股票最好不要超过10只。因为据专家统计,股票超过10只的组合,其最终收益并不可观,投资者根本忙不过来,还不如配置上述提到的宜盛月月盈了。普通投资者如果对于自身高风险投资比例究竟多少合适,可以参考“100-自身年龄”的公式。当然,都需要看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实际财务情况和风险偏好来做投资。
当然,这也不是万能的,以上股市投资法则仍要因人而异,投资比例做出及时调整。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投资者还要多加注重相关专业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技能,利用各种投资理财渠道和工具,让自己的财富获得保值增值。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趋势投资”者?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趋势投资”者?随着股指的持续下跌,国内投资者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在这一牛市中,“价值投资”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此次崩盘中人们的质疑。而“趋势投资”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市场的宠儿,在专业机构中频频出现。研究报告和与投资者的日常交谈。什么是“趋势投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顺应趋势”。
“趋势”一词通常会让市场将其与技术分析联系起来,但事实并非如此。价值投资也可以理解为投资股票,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基本情况,遵循“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思路。从这个角度看,趋势投资的概念无疑属于价值投资。然而,股票的估值永远不可能是非常准确的,股票估值与股票价格的变化有着反作用关系,两者会相互作用,借助趋势信号和估值分析相结合,更好地选择股票和投资。
根据索罗斯的反射理论,这种趋势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意识到趋势的逆转,虽然多头的力量已经耗尽,但反弹一个接一个地引起了对原始趋势将继续下去的误解,但这种不断的逆转。下降趋势本身形成了一种反射力,导致趋势逆转。在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通过反思思维加强了下跌的趋势,因此采取了跟随趋势的操作。第三阶段是趋势的结束,大多数人仍然按照原来的趋势思考,但一些积极因素已经开始干预市场,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检验这些因素,这就是趋势逆转的阶段。其次,在向上的趋势中,只有通过反思加强向上的趋势,大多数人都可以参与向上的运动。
什么是三个趋势?
简单的来说,三个趋势就是: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横盘趋势。
上升趋势
上升趋势:如上图,当一个趋势发生改变后,每一次K线靠近趋势线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并且行情是一波比一波高,在单边股市的市场,我们选择这类的股票是不是机会多,风险小。在上升趋势中趋势不仅仅是支撑作用,同时是我们操作的一个进场点。在股市种选择这类趋势的操作机会大于风险,成功率80%,当然在双向交易的市场这类也是机会。每次回踩做多就可以。这后续会继续的说到。
下降趋势
下降趋势: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图一相反,整体是跌多涨少,每一天反弹触及趋势继续的下行。行情是在不断的创新跌。在这种下降的趋势种,如果是单边股市行情中,这种行情就不要做,管住自己的手,就算做进去了,每次反弹到趋势线都是你控制仓位的机会,很多人往往就想等回本,其实在单边股市中,这种下降趋势你很难回本。根本很难反弹到高点。所以在下降趋势对于股市就算风险大于机会。整体是下跌,不建议做这类股票,而在双向市场,把握每次反弹趋势线附近的机会做空。成功率同样是80%。
震荡趋势
震荡趋势:如图。整体就算一个不上不下的,让人很难受,对于这种趋势不建议做投资,建议观望,如果你有技术,学会高抛底薪。高空低多。
两个方向
上升趋势
如上图,上升趋势就上涨,下降趋势就算下跌。横盘也一样就上涨和下跌,在单边操作的品种选择上涨做,每次根据不同的趋势控制好仓位。
技术类去判断趋势其实也不多,主要就是指标,只是每个人用的习惯不同,选择也不同,常见的就是指标,画线,k线,这三种类型。判断趋势没对没错,每个指标都有他相应的作用。
K线走在十三均线上方——判断为上升趋势
K线走在十三均线下方——判断为下降趋势
K线在十三均线附近反反复复——判断为震荡走势
十三均线比较合适在股市种使用,用在其他的相对不是那么好用,之前的文章种有提到根据仓位分配仓位。
股市主要是看大盘为大方向去进行分配,大家一定要注意股市下降趋势和震荡种的股票不要去破,碰到了反弹一定要根据行情控制仓位。
十三均线决定趋势
by: 十三均线
动能趋势线处于红色(黄色)属于上升趋势
动能趋势线处于蓝色,说明是下降趋势
动能趋势线蓝红相间,并且上方两根均线粘合在一起,属于震荡趋势。
动能趋势线,由蓝转黄为从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由蓝转黄处于下降趋势,这个对于投资市场是通用的,只是伴随他们会另外加了两条均线,看三和上面的图,每一个产品他是不一样的。当然对于股市还需要结合量能黄金分割去把握买卖点,这后期买卖点中会说,对于双向交结合十三太保以及弧度趋势线去看,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详细见下图
动能趋势线决定趋势
by: 动能趋势线
此图是1小时图,动能趋势线+均线+弧度线+十三太保
此图是4小时线,均线加十三太保,十三太保主要是把握点位,买卖点的,具体的使用后期会说道
画线类的趋势其实也有很多,比如江恩理论。波浪理论,江恩角度线,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简单的画线。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其实画线类就是先找到两点以上的进行连接,线段的延生就形成了一个趋势线,下图会给大家几个案例
画线趋势
上升趋势:两点连一线,只要他的低点不断的太新高,在您画线的延续运行,趋势没破。当然有效跌破趋势线,(所谓低破就是破前跌)注意方向的改变。同时可以结合黄金分割,以及macd类的指标作为买卖点。
下降趋势:同样两点连一线,只要他的低点不断的新低,在您画线的下方延续运行,趋势没破。就可以逢高空,当然有效突破趋势线,(所谓突破可看前高)注意方向的改变。同时可以结合黄金分割,以及macd类的指标作为买卖点。
震荡趋势:这震荡趋势需要给大家说说,这就是我们说的箱体,我们需要在下两点连接,和上两点连接,其实不管是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都可以两点连接,就看他是震荡向上还是震荡向下,我们可以从上图中看到,一但趋势线跌破,并且跌破前一个地点,反弹趋势线(有时候不会反弹)继续下行,并且会加速。这点大家要注意,所以震荡中不会分析的建议观望,其实很多人做双向交易都死在震荡中,这次止损了就下来了,下次干脆不设置止损。第三次和第四次你可能赚钱了,但是第五次,第六次一旦你不设置止盈止损,不控制仓位,可以一个加速你就亏了一般以及爆仓。
投资者只要能恪守铁的纪律,即按着固定的规则买卖,在股票市场获利的概率就大增
一、进入股市的人,每个人都赚过钱,每个人都会有亏钱的经历。如果你还没有亏过钱那么你要小心,不要希望奇迹会在你身上发生
二、炒股的钱必须是你的闲钱,不要把你经营生意的钱、你家庭生活开支的钱投入股市,不要借贷
三、在股市不是比谁在某一段时间赚的钱更多,而是比谁活得更长久。
四、你要虛心,不要固执。如果有人认为你不行,你要相信那种可能,不要反驳,然后认真地审视要如何避免,一个固执的人,最后一定会被市场消灭,只是时间的问题,只是市场背景的问题(你可以不相信,但你最好相信,否则你将用你的失败去验证
五、不要做短线。短线可以赚钱,但大多数做短线的人最终是亏很多钱。做短线要求你对市场有非常快速的反应,但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才有短线高手之称,如果你不是高手,你不要做短线,如果你是高手,请你不要看我的文章,它对你没有用
六、你一定要懂技术指标,但你一定要小心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有可能使你赚钱,但如果你全信它,结果一定是亏钱。所谓全信书不如无书。
七、你一定要懂基本面,但你千万不要告诉我你买进这支股票是因为它的基本面很好支股票涨了2000,基本面还是那个基本面,你没有看到它的任何变化,那么你是不是依然因为那个优秀的基本面而买进它?一支股票有下跌50%的可能,你是不是依然因为它优秀的基本面而持有它而不考虑阶段性的卖出?中基本面毒的人太多了,也太深了,我救不了太多的人,但如果你有幸而读到我的文章,请你深思
八、不要听你的朋友推荐股票,其实他向你推荐的股票他自己是不敢买的,你只是他的实验品,不要向你的朋友推荐股票,一旦你向股友推荐个股,也许你会等待股友操作的结果,而你自己就不在买进了,也许你因此丢了一匹黑马。这种事情在你身上或身边已经发生了很多次了,是不是?不要让它重演。炒股是一件全世界最孤独的工作,如果你耐不住寂寞,那么,请你离开。如果你耐得住寂寞,那么请不要说话
九、如果你赚钱了,你可以让家人分享你的钱财。如果你亏钱了,请不要把你的暴躁、绝望、悲哀、痛苦、无奈、懊悔、忧郁、愁闷、烦燥‘“‘帶回家,打蔤牙齿和血吞,你既然选择了这项投资,你必须承担因此而带来的所有压力。如果你承受不了,那么,你没有资格炒股,请你离开
十、炒股是投资,不是赌博,如果你把它当成赌博,你终有一天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十一、股市是战场,是看不到硝烟的战场,这里看不到尸体和鲜血,但每隔几年就有人被如果你感觉不到那种杀气和危险,那么你出去,你不适合这个地方,你终有一天会被消灭,还不知道是怎么被消灭的
十二、股市是风险最大、最难赚钱的地方,其难度仅次于期货市场。所有的陷阱外面都是鲜花盛开,而所有的机会外面都是荆棘密布,如果你没有分辨的能力,其结果一定是因错失良机而懊悔,因踏入陷阱而痛苦。坐在空调的房间里,坐在舒适的椅子里,轻轻地敲敲键盘,钱就来了,有这么好的事么?如此轻松的背后一定有十倍不轻松的障碍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炒股绝非运气,没有技术和方法很容易套牢;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关注笔者公众号:捕捉涨停板(ag000231),与股友们交流学习,挖掘趋势,龙头机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