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程洋 通讯员谢瀞颐 12月26日,由深圳高新投发行的“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正式挂牌。这是深圳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也是全国首单以小额贷款债权为基础资产类型的知识产权ABS产品。
今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
此次,深圳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的成功发行,不仅是贯彻落实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意见》的最新举措,也是搭建广大科创型企业知识产权与资本有效对接平台、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实践,标志着深圳构建起知识产权证券化先行示范的“深圳模式”。
为科创型企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融资路径
高新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储架整体规模10亿元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以知识产权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通过发行市场流通证券进行融资的创新融资方式。相较于传统证券化,其最大特点在于基础资产不再是实物资产,而是无形的知识产权。让“沉睡着的”专利资产为科技企业“主动造血”。突破了传统信贷融资期限短、规模小、融资成本高的局限。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高新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储架整体规模10亿元,此次为首期产品发行,规模1.24亿元。发行人为深圳市高新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计划管理人为平安证券,监管和托管行为平安银行,参与机构有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以及中证鹏元评级、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海瀚律师事务所等。
据介绍,贷款人或其关联方以拥有的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等)向高新投小贷公司提供质押,项目首期入池的15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较低的融资成本为项目持续发行、持续服务科创型企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对于部分银行来说,在决定是否提供信贷资金的时候由于看不透科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所在,因此更为偏好低风险的传统企业或有硬资产抵押的企业,甚至最近还出现连猪都可以当抵押物,而宝贵的知识产权却不能当抵押物的不合理现象。”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钜在活动现场表示,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为像优必选这样的广大科创型企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融资路径。
张钜表示,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适时推出,恰恰能够很好的解决广大科创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慢的问题,能让企业更好专注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整个时代科技的进步,可以说“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推出,是对广大科创企业的重大金融支持。
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深圳高新投搭建起一座连接“知识”与“资本”的桥梁
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始终把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贯彻《意见》精神,深圳出台《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方案明确指出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设立知识产权证券化专项计划,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模式,为更多创新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融资服务。
深圳高新投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债权为基础资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高新投知识产权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实现了深圳知识产权证券化“从零到一”的历史性突破。
对于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几乎是他们最值钱的“家当”,且此类企业发展前期资金需求极大,一旦知识产权变现通道堵塞,科技型小微企业以其他途径获得资本输血的机遇微乎其微,生存机会渺茫。在银行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深圳高新投搭建起一座连接“知识”与“资本”的桥梁,一方面帮助银行解决知识产权质押业务风险管理与流通处置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事实上,早在2012年,深圳高新投就开展了第一笔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是深圳最早进入知识产权质押领域的金融服务企业之一。截止至2019年12月20日,深圳高新投已为541个知识产权质押项目提供了总计27.83亿元的资金服务。
据悉,目前深圳高新投正积极与包括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深圳优势产业聚集区开展合作调研,共同将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向全市乃至全国复制推广,众多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望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这一模式进一步打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创新创造动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2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