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思考,思考你就输了,这种问题自然是华佗要劈开曹操的脑子
大家都知道,曹操从壮年开始就剧烈头疼。经过名医治疗略有减轻,但经常剧烈发作,前后长达20多年。到了晚年,曹操头疼病非常严重,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历史上记载,曹操请名医华佗来诊断。华佗认为曹操的病,不是针灸、服药可以治疗的,而是脑子里面有问题。所以,保守治疗没什么用处,充其量只是延长曹操生命,但生命的质量很差。
而且病情最终会加剧到无法治疗,人也就死了。其实,当时曹操因剧烈头疼已经无法正常生活了。华佗建议:用斧子劈开曹操的脑子,将致病的风涎取出来,才能彻底根治。
然而,曹操认为人的头怎么能用斧子劈开?是华佗的荒诞言语。曹操不予理睬,后来因华佗离开后故意不回来看病,就将他杀了。
今天看来,抛去华佗手术是否能够成功,他的诊断可能是完全正确的。曹操头风病一发,就心慌目眩,非常难受,卧床不起。而这个病不是一二年,而是20年之久。
现在看来,这很有可能是脑部肿瘤或者囊肿的原因。囊肿一般不可能持续20年之久,所以良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曹操的脑部有这么个良性肿瘤,虽不会致命,却因为压迫其他组织导致头疼。
大家注意,曹操的病是越来越严重的,说明肿瘤在慢慢长大。
最初,这个肿瘤并不严重。谁都知道,曹操好就好色,妻妾成群,还喜欢吃肉喝酒。有人说曹操的头疼是中风,这是错误的。如果第一次中风后,患者还纵欲过度,天天饮酒,还能像曹操一样活20多年?早就第二次中风见阎王去了!
所以,应该就是脑部肿瘤。
到了曹操死前,头疼非常剧烈,人都不能起床,说明肿瘤已经非常大了,严重压迫其他组织,堵塞了很多脑部部位。那么,传统的保守治疗自然就无效了,而且恶化下去肯定就会死亡。
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开颅手术取出肿瘤。应该说,华佗的判断是准确的,非常符合科学常识。只是,在那个连抗生素都没有的年代,曹操开颅也是十死无生的。
你相信“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种事情吗?
历史上有很多名将,似乎勇猛的有点不可思议了。比如关羽,斩颜良的时候是“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再比如刘裕,被数千人包围,援兵过去救他的时候,就看到了“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嗯,一个人追杀数千人,这不科学啊!还有常遇春,对面五万元兵,“遇春单骑突其阵……大呼驰入,麾下壮士从之。敌大溃,追奔五十余里。”
这种神奇的战绩,是不是太夸张了?对面这么多人,随便一围不就出不来了?
其实,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
很多电视剧里,双方打仗要么是武将上去互砍,士兵在旁边当“啦啦队”;要么就是一大群人冲上去乱杀……其实,打仗真没这么简单。
首先,士兵越多,战场越难指挥,古代战场的传令手段,是非常原始的。不要觉得击鼓鸣金是常态,全部士兵都听这个统一行动。真是数千人数万人的战场,声音嘈杂,靠鼓声指挥不可能。一般来说,靠的是旗帜。
不同的部队有不同的旗子,然后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这样的分好,一层一层的听从指挥就行。比如一个小兵,他需要的是看自己的小队长,队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小队长看中队长的,中队长看大队长。大家都看属于自己的上级的旗子,别瞎跑。
所谓的训练有素,这一点很重要。不能侧翼出现了敌人的骑兵,大家全部一股脑的冲上去打,那就乱了。
其实大多数普通士兵的战场视角,就像是平时上下班挤公交一样,也就是能看到旁边几个人的情况。所以,对方真的杀进几个人,大多数士兵是看不到的。就算是看到了,也不会立刻冲上去,没有上级的命令,谁敢随便变换自己的位置?
另外一个问题,看到敌方杀过来几个人,为什么不射箭?
除了必须听命令以外,弓箭手并非满场都是。弓箭手作为一种远程兵种,野战当中主要是开战前来几轮齐射,然后就乖乖退到后面等命令了。真要是开始冲锋打仗的时候,脆弱的弓箭手不可能摆在前面让人屠杀的。
所以,敌人真的几匹马冲进乱杀,弓箭手十有八九完全反应不过来。有些事情看起来很荒谬,实际上很科学。其实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能明白过来。
管仲的荒谬理论
大家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大王做了几年你觉得宫殿不太符合自己的审美,准备大兴土木修建一座大气磅礴配得上自己身份的王宫。
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
选项一:风调雨顺四海升平
选项二:连年天灾不断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不说饱读诗书,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还是懂得吧。这道选择题你觉得很简单,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一个。我想很多人首先选择的都是第一个,怎么看就觉得是最佳答案。
其实并不是这样,管仲同学告诉大家第二个才是最佳答案。
《管子·乘马数第六十九》一书中,管子告诫齐桓公说,如果遇到水灾,旱灾的年成,老百姓已经无法务农,穷困不堪的时候,国家的君主们一定要勤修宫室台榭。
这怎么可能呢?齐桓公瞪着大眼,这丞相莫不是调侃我呢,国家连年灾害,府库空虚,寡人派人赈灾都来不及呢,还征派徭役,大兴土木?我可不是暴君,国王的位子我还没坐够,可不想跟周厉王一样被平民撵下台。
但是管仲并没有调侃他,管仲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管仲理论的核心就是经济,其实我更觉得管仲就是一个经济学家。从情感上说这么做是逼百姓造反,从经济上说,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决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国家可以说都是国君的私有财产,民众是给国家创造财富的工具,拿出自己的私财救济百姓,估计大王你也不愿意。而且百姓受灾不是一时一刻往往很长时间,哀民遍野只靠国家救济根本入不敷出,国家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钱粮,想救也无能为力。而且还要考虑贪官污吏的克扣,到最后灾民手里根本落不了多少口粮,这些粮食根本不能满足生活所需,这怎么办呢?只好把赖以生存的土地贱卖给地主。
但是勤修宫室台榭,雇佣那些连猪狗都养不起的穷人,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大王不愿意赈灾却愿意扩建自己的宫殿,这样灾民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就不会生变,修建宫殿又养活了长途贩运,藏富于民一举数得,各方都满意。
有人说这是歪理,为统治者辩护的舔狗。儒家对此很不屑,但是问儒家怎么治国,儒生都不说话了。这就相当于,有人说,这个问题我不会,但是你是错的。儒家的办法只有一个,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荒谬的罗斯福新政
两千年中国人无法证明这个理论的真伪。时间到了1929年。这一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倒退,全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德国法西斯势力抬头,苏联五年计划出台。
罗斯福当选总统,带领美国人走出困境,他的最重要的一条办法是“以工代赈”,给民众工作,代替救济。美国进入了“狂浪的大基建时代”,高速公路,铁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西部崛起,修建摩天大楼,最著名的是洛克菲勒中心。结果美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
苏联五年计划也是如此,水库,高速公路,工业体系,结果呢,两个五年计划之后,苏联经济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管仲的办法就类似“以工代赈”,虽然听起来荒谬,做起来残忍,但是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0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