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媲美钱学森,美国三道军令拦截回国,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

媲美钱学森,美国三道军令拦截回国,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新中国建立之初,无数爱国志士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当中,其中举世闻名的钱学森先生不惧国外压力,坚决回国,说出了: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的名言。在这无数的仁人志士当中,赵忠尧先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无疑是被时代埋没的一段历史,但翻开过往的历史长卷,更不应当让这样的英雄人物事迹蒙尘遗忘。他对祖国做出的贡献堪比钱学森成绩,回国之前被美国军方三次出手拦截,他突破重重困难回国耕耘多年,主持创建了核物理实验基地,就连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国之前途为我之命运

赵忠尧于1902年出生在浙江诸暨。当时18岁的赵忠尧考入了国家最早创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此就读期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准备扩建为东南大学,毕业之后,赵忠尧顺理成章便留在了当时的东南大学,并遇到了一生之中的引路人:叶企孙。作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于1925年前往清华学堂筹办大学本科,赵忠尧也随同北上前往。

翌年,清华大学开设物理系,时任叶企孙为物理系主任,赵忠尧被正式聘用为清华教员,专门负责实验课的教学任务。然而此时的赵忠尧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发觉,相比世界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祖国的物理学建设不成系统,且极为落后。为此,他不禁忧心忡忡中国物理学发展的未来到底落脚于何方?为了探索更加广阔的未来发展契机,赵忠尧不远万里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修,希望能够以国外所学的知识收获,回国后可以报效中国物理学建设。

1927年赵忠尧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毕其一生的学术追求,当时的他师从于著名物理学家密立根。起初密立根给赵忠尧安排了一个“如何利用光学干涉仪”的论文题目,但赵忠尧本人却对此有些不甘心。

缘由便在于:这项目所需仪器已经准备充分,只需要等待光学仪测量两年的时间足够,就可以得出结果,从而顺利取得学位证书。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赵忠尧远涉重洋的根本目的绝不是为了个人进修,而在于所学更多专业性的知识和技术,以此促进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至于所谓的学位相对而言则并不是那么重要。赵忠尧将自己的观点告诉了密立根教授,问教授是否可以换一个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技术的研题。同期的好友得知他的想法后,都很震惊。密立根本人也感到了十足的意外,可是他还是充分考虑了赵忠尧的个人意愿,给予了肯定。

声名只是身外物,一心只为报国门

如愿以偿之后,赵忠尧着手研究新的论文题目:验证克莱因-仁科公式的正确与否。经过两年不懈的实验与研究,赵忠尧于1930年正式将自己的博士论文实验结果发表,取得了极大的反响,为他进一步研究正负电子奠定了基础。

由此赵忠尧观测到了“特殊辐射是正、负电子湮灭后产生一对 γ 光子的辐射”。可由于当时因为他初出茅庐,实验结果并未得到重视,可真相是不会被湮灭的,科学界若干年后重新审视1929到1931年正电子产生和湮灭现象的发现过程,并做出论断说明此次实验是正确的,而且精度极高。赵忠尧才是当之无愧的的正电子产生和湮灭现象的发现者。

安德森便是在赵忠尧的理论基础之上,发现了“正电子径迹”且于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赵忠尧作为奠基人却与此奖项失之交臂,这无疑是次巨大的遗憾。但好在历史给了他一个公道的评价,世界终究是欠他一次诺贝尔奖的评授。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业有成的赵忠尧已然心怀初衷,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国,只求以自己毕生之力,维护国家的存亡发展。面对复杂混乱的国内局势,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导致社会上民不聊生,尤其是七七事变后导致全民族值此死生存亡危难之际,众多知识分子和学生一同南迁撤离,可是赵忠尧却逆流而上潜回北平城,因为清华园内的“镭”还未撤走。

赵忠尧此时此刻无比清楚自己的行为,这遗落下的50克的“镭”绝不能落入日本侵略者的手中,否则引发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甚至于会对全中华儿女的抗战带来极大的威胁,对于风雨飘摇中的祖国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既然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存亡,故一人之生死又有何道哉!

赵忠尧回到清华园后找到了“镭”,将其藏在一个破罐子中,自己佯装乞丐,混出了城去,一路向南漫漫长路足足有几千公里,他风餐露宿、徒步行进,终于辗转之下来到了湖南长沙,将手中的“镭”转交给了值得托付之人,这时才将紧绷的神经放缓下来,虚弱的说道:终于可以安稳的休息一会了。

不顾艰险砥砺奉献

1946年,赵忠尧收到美国科学界的邀请前去观瞻原子弹试爆。在这一次归国的的返程中,赵忠尧顺便从美国购买了一些研究工具及核心零件,准备带回国从事本国的科学研究。然而,美国方面却对此横加阻拦,一再盘查之下,他们并未从赵忠尧身上发展什么违禁物品,可是赵忠尧本人还是被扣押在了美国。其内因自然不言而喻,赵忠尧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极大的引来了美国方面的猜忌,自然不愿轻易放他离开。

在美国军方三道军令强行拦截下,赵忠尧竟然被关入监狱中很长一段时间,双方纠缠了将近半年之久,此后还是迫于国际上的压力,赵忠尧先生才得以释放。归国之后,他心无旁骛的投身于物理事业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几乎在新中国初步开展科研活动的那段时间中,他为发展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研究事业鞠躬尽瘁,为培养中国原子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人才做出突出贡献。

究竟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赵忠尧先生为祖国的发展事业贡献一生的呢?答案无疑的在他身上,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赵忠尧先生从就任物理学事业开始,便将自己的一生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的联结在了一起。不顾任何的艰难险阻,大公无私、一心奉献于国家、民族、人民的事业当中,所以即便是在那个时代没有留下他的名声,几多年后的今时今日的人们,依然歌颂他的事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0257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