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亚雄 吴新扬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
文章发表于 | 泛糖科技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19年12月24日
在调研前主要关注几点:短期性影响因素:减产情况、销售计划;中期性影响因素:蔗款兑付情况、制糖成本;长期性影响因素:种植收益、行业集中度。本文将从这三个维度去总结归纳调研内容,具体数据请查看此前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9年12月16日-20日
调研区域&对象:本次调研覆盖桂北、桂中及桂南地区,涉及柳州、来宾、南宁及崇左等地大中小型糖厂的蔗区、蔗农及制糖集团。
短期因素:减产落地,抛压抑制
甘蔗产量:今年市场普遍预期甘蔗减产,造成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9月以来的干旱天气。从近一个月的降水距平图可见,南方甘蔗种植区的降水严重不足,而仅有部分双高基地配备灌溉设施。通过走访各家糖厂农务及相关蔗地了解到,株高普遍同比偏矮,蔗径较细,直观可见甘蔗单产下降。甚至一些大规模种植抗旱能力强的桂糖42号的蔗区也难逃此劫,单产同比降低11%。
从目前的天气预报来看,未来三天广西部分地区迎来局部降雨,但预计对土壤湿度改善有限。叠加近期桂北地区霜冻,估计整个广西甘蔗产区都难逃影响。
食糖产量下降:但干旱的同时,侧面带来气温同比偏高、光照足、温差大的环境,利于甘蔗糖分积累。今年糖分普遍偏高1-2个百分点,按正常生产工艺推算,产糖率将提高0.86-1.92个百分点,虽然抵消一部分甘蔗减产的影响,但预计产糖量整体同比降低,广西食糖减产预期难以证伪。
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从走访的制糖集团来看,今年为保障财政目标,多回流资金,计划年前清库,并尽可能提前预售。但开榨以来,现货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难激发贸易商采购热情,且随着交割升贴水调整,北方甜菜糖基本流入现货市场,侵占部分蔗糖市场。
短期来看,减产预期逐渐落地,天气炒作告一段落。而销售压力之下,抛售可能性增大,对盘面形成阶段性的抑制。
中期因素:成本降低明显
蔗款兑付:今年实施订单农业以来,仍存在蔗区外流情况,部分蔗农会根据糖厂服务好坏来决定甘蔗销售对象。走访的几家糖厂对蔗款兑付相当及时,基本控制在一周或10天以内,甚至部分民营糖厂可以在两三天内兑付蔗款。
糖厂成本变量:1)原料成本:今年糖分偏高,若生产工艺稳定,产糖率将有所提升,对于糖厂来说,吨糖用蔗预计减少。按理论公式推测,原料成本将较上一榨季降低300-900元左右。但实际走访的四家糖厂和一大糖业集团来看,部分糖厂因检修,导致生产不稳定,出糖率持平或不及去年。2)财务成本:前文提到蔗款兑付加快,短期资金压力较大,加重财务成本,但考虑到糖厂原料成本降低明显,且现货价格偏高,盈利较上一榨季改善明显,整体财务成本应较上一榨季持平。3)副产品收益:今年纸浆控制出口,蔗渣行情差,一般80-100元左右,糖蜜838元左右。
中期来看,虽然兑付蔗款加重财务成本,但因原料成本降低明显,整体成本仍有所降低,糖厂盈利状况改善,更利于后期挺价惜售。
长期因素:蔗农收益压缩,产业集中度提高
宿根性:随着近年种植规模化提高,大户选择1/3土地轮流每年播种,改变三年一种的种植习惯,稳定产量和成本。小户延续以往种植习惯。
蔗农收益:年初广西产区改变往年甘蔗收购政策,划区按三年固定订单价格(普通蔗490元/吨,良种蔗520元/吨,劣等蔗430元/吨)收购甘蔗。但因种植、砍收成本日益抬升,加上本榨季甘蔗遭受干旱,单产下降,蔗农收益不断压缩。而从糖厂补贴角度可以看到,其它作物改种新植蔗补贴已由600-800元/亩下降到200-300元/亩,改种甘蔗意愿下降,未来主产区广西糖料种植面积易减难增,若再次遭遇天气灾害影响,产量存疑。
制糖业集中度:调研中有幸拜访某家大型制糖集团总部。该糖业集团由五家大糖业、物流公司重组而成。至19/20榨季,集团共拥有15家糖厂,其中5家糖厂来自于去年收购。未来该集团也会延续扩大并购,糖业集中度继续提高。
长期来看,蔗农收益在成本不断抬升下持续压缩,订单农业的固定价格难维持糖料种植意愿,天气灾害更将雪上加霜。随着制糖产业集中度提高,制糖成本得以优化,强者恒强,行业总体承压能力将明显提高,糖市供给弹性降低,糖市周期变化将有明显改变。
作者姓名:田亚雄
联系人:吴新扬
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号:F3053947
【重要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中信建投期货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0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