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你不曾认识的阅文:一场发由自身的陷落

你不曾认识的阅文:一场发由自身的陷落

阅文,一家四线互联网公司,本应名不见经传,但因背靠腾讯大量圈钱而获得了足够的关注。然而,伴随着股价跌入谷底、资本运作不善、业绩持续下滑,在行业和媒体眼中阅文的危机已经显露。但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如外界解读归罪于外部的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而是来自内部的种种问题。本文尝试通过探究内部因素,展示一个你不曾认识的阅文。

源于基因的缺陷

无论从仪表、谈吐和性格上,还是从管理和经营的实际作为上,阅文的创始人吴文辉都从未表现出CEO应当具备的素质。素质的缺陷,决定了他并不适合做管理者,而其它联合创始人也是如此。这个根本问题,就是他们在盛大体系下被集体压制的原因所在,而如今腾讯体系的掌局者显然并未忽视这一点——任命梁晓东担任联席CEO的做法,看似有些滑稽,但实属一种自救。

就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SP(移动增值服务)行业一样,网络文学行业同样是以低质内容服务三低人群的,而且同样是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进程中要快速消亡的。行业的缺陷,决定了阅文的主营业务将不可逆转地长期持续走低,因此就不难发现:阅文对新丽的匆忙收购,看似相当失败,但实属一种自救。

诞生于腾讯体系中的阅文,不折不扣地继承了腾讯式的贪婪与懒惰、封闭与内斗,但不幸地并未继承牵制与平衡。因此,基因的缺陷,由于缺失进化的动力,就在阅文这个孤岛上肆意地繁殖着。同时,阅文在各个方面已经开始有意地去腾讯化,这看似不够明智,但实属一种自救。


技术和文化的双输

在技术上,阅文继承了腾讯内部已经过时的上一代平台和架构,同时结合其它大厂的一些开源产品进行着微不足道的剪裁适配。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阅文内部会对这种闭门造车的自娱自乐设立名目繁多的奖项,并且会由高层干部给予诸如业界领先或意义重大等获奖评语。阅文缺失的,不单是原创研发能力、业界影响能力,甚至是基本的诚实和正直。

在文化上,由于在网络文学的低俗意识形态中长期浸淫且无法自拔(其实大可不必,或是有意为之),阅文内部的价值评判标准远低于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水平。一个刚刚由于违反股票禁售而受到公开批评和记过处分的中层干部,转眼就可以登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职业成功经验。这在任何一家正规公司里都是违反组织原则的,但在阅文看来却是无关痛痒的。阅文缺失的,不单是正确的价值观、宣传正确价值观的能力,甚至是基本的责任和道义。这种关键元素的缺失,让这家以兜售在线阅读内容为生的公司,对庞大的年轻受众群体显得颇具危险。这种危险,其实并不亚于当下备受关注的电子烟。


气质的庸俗化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阅文把这句邪教气息浓重的口号醒目地印在了办公墙上,并且鼓励员工把它用在庆祝和欢迎的场合,尤其是在吴文辉出场的时候。阅文内部在称谓上也有事实标准——XX总、XX爷、XX老师、XX老板——这在最早完成称谓革命的互联网公司里堪称活化石般的存在,但若放在民国上海滩的商号票号倒恰如其分。

“我们在这里工作,无非就是为了挣钱。”阅文历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最高技术负责人习惯于在公开场合如此指导干部和员工。由于奉行这样的信条和标准,大量投机者和野心家被招揽进来或有意提拔,而职业者和实干家则纷纷流失。同时,这位最高技术负责人也身体力行地兑现了自己的主张——在股价刚开始下滑时就做了抛售和离职。

阅文内部有一个知识管理中心,它被设计用来在线分享文档和演讲,但实际却被用来灌水和点赞。“我家的狗是不像我帅呢的”像这样的连标题都不通顺的文章,也常会被置顶于知识管理中心的推荐榜首,因为它的作者是某个管理干部或分享达人,并且收获了队形一致的上百条赞许。


臃肿和官僚相伴

在中层员工群体中,有60%多是管理干部,却只有不到40%是专业骨干。而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1人干活、4人划水、5人指挥已成为标配比例。纵然如此,阅文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从未停止毫无节制的膨胀。曾有一位高层干部私下发出质疑:为什么别人做一款阅读APP只需要二三十人,而我们却需要二三百人?

一个项目的进程,基本就是一个建群的过程:建全体人员大群、建委员会委员群、建委员会常任委员群、建各级委员单独指导群、建总体宣讲群、建分批讨论群、建成果反馈群、建外部关系群、建汇报领奖群。你没看错,这并非一个政府间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而是阅文的某个APP的功能迭代或者某个专业通道的晋升辅导。

“吴总(吴文辉)说这个产品应当这样定位”、“商总(商学松)说这个功能应当这样设计”由于已经熟练掌握这种讲述方案的语调和技巧,产品部一位刚入职一周的实习生正使用它来尽快结束眼前这个会议,因为接下来他还要组织三个会议并去一趟洗手间,而他深知会议室和洗手间在阅文是最紧俏的资源。


故事难再讲下去

“像其它互联网公司一样,网络文学平台完全能够讲好自己的故事。”阅文历史上一位空降自大厂并拥有海外背景的高层干部,曾在履新之初高调宣扬他的施政主张。然而,仅仅一年后,他就以悄无声息的离职结束了这个故事,而这个故事留下的唯一资产就是他所招揽的亲信。这个故事讲不下去,对阅文却是一件幸事。

但类似这样的故事,阅文讲了太多,以至于它自己都信以为真了。“颠覆传统文学”、“实现财富神话”、“比肩美剧日漫的文化现象”、“制造流量明星的IP经济”、“网文出海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这些故事包装得越来越高大上,但读起来越来越假大空。这种故事套路,总难免让人想起贾跃亭,而他恐怕再无机会讲故事了。

网络文学,自从来到世间,一直是一种最低廉的娱乐形式,甚至长期难以走出内容低俗的困境。它与传统无关、与文化无关、更与经济无关,而只不过是开采人口红利的一家小矿。它改善不了生活条件、塑造不了高尚灵魂、更培养不了文化自信,而只不过是消耗闲暇时光的一间小店。“给你一片空间,来写故事和读故事。”这才应是作为网络文学平台的阅文的全部故事所在。


阅文就像一只麻雀,通过剖析它有助于触类旁通地认识一批网红公司。从这个意义上看,阅文有着不可替代的典型性。阅文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因为它的背后还有你不曾认识的网络文学、你不曾认识的腾讯、你不曾认识的互联网。它们身上隐藏在人们认知盲区中的方方面面,未来将会被逐一揭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786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