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河东郡、河南郡、河内郡为何成为了西汉的“准京畿地区”

河东郡、河南郡、河内郡为何成为了西汉的“准京畿地区”


西汉王朝是中国帝制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不仅是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疆域也实现了基本的制度架构。在整个的西汉地方统治秩序中,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地组成的地区称为三辅,是整个西汉的核心地区。这个地区在政治上享有很高的待遇,不仅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达官贵人云集。三辅的长官级别也要高于一般的地方太守或者诸侯王国相,在整个王朝的官僚体系中,三辅长官与九卿同等级。并且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三辅的长官不仅有地方官的实权还有中央官的地位,非常显赫。除此之外,西汉还存在其他的特殊地区。比如西汉时期的河东郡、河南郡、河内郡在当时被称为“三河”,也具有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后来有学者称其为“准京畿地区”,仅次于三辅京畿地区。其具体的情况如何,有待笔者慢慢道来。

西汉政区图


西汉时期“三河”区域简述

西汉王朝的地方行政秩序始建于高祖时期。由于楚汉相争的独特背景,西汉初年高祖分封了大量的异姓诸侯王。后来由于许多诸侯王心存异志被高祖诛杀,其原本的王国被分封给刘姓子弟为王。同时,汉朝中央的政治领地也就相对应的被划分了出来。除了三辅京畿之地以外,汉初中央所直接掌控的地域其实并不大。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

从总体数量来说,天子自己占有的领地只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到了文帝时期就开始大量削减诸侯王的领地。而《地理志》中提到的“三河”就是河东郡、河南郡、河内郡的代称,也是《汉书》中除了三辅之外可以直接使用概括性代称的地区。


三河地区简图


“三河”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先秦社会这一地区都是上古王朝都城所在,据《史记·货殖列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这些过去的王都到了秦汉时期,依旧是四通八达、经济繁荣、地势险要的重镇地区。三郡之间互为犄角,犹如鼎足之势,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项羽、刘邦击溃秦朝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将三河中的河内郡分封给司马卬称殷国,将河南郡分封给申阳称河南国,将河东分封给魏豹称西魏国。汉二年,项羽暗杀义帝,刘邦出兵讨伐项羽及其附庸。很快,“河南王申阳降,置河南郡”。三月,“西魏王豹降,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九月,因为西魏王魏豹反复无常,“(韩)信等虏豹,传诣荥阳。定魏地,置河东、太原、上党郡。”自此之后,河东、河南、河内郡正式划归入汉朝版图之中,也成为继巴蜀、汉中、关中之后的汉朝第四块版图,成为了汉朝中央的直属地域。后来,随着战争的节节顺利,汉朝的疆域面积不断扩大,三河也就成为了汉朝的基础性版图,地位不断上升。正式立国后,高祖也将这一地区视为腹心之地,从来没有分封给任何同姓诸侯王主宰。三河地区的长官任职也很有讲究,据《汉书》记载“宗室不宜典三河。”也就是说刘姓皇族子弟不适合做三河地区的长官,从西汉历史中也找不到刘姓皇族出任“三河”地区太守的记载,就是为了防止宗室坐大,成为诸侯。


西汉早期政区图


此外,武帝时期酷吏当道,很多地方官员都苦于酷吏的严苛暴虐,噤若寒蝉。酷吏也在西汉的疆域上横行无忌,权势熏天。不过,在三辅、三河地区,即使是酷吏也要收敛三分,对于当地的恶少、纨绔、盗贼一般是采取纵容怀柔的态度。更有甚者,一些早年的盗贼通过一系列因缘际会,最后自己都进入到了酷吏的行列之中,权重一时。《汉书·义纵传》记载:“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根据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所出之汉代《二年律令》载:“盗五人以上相与攻盗为群盗。”这说明义纵的行为是完全触犯了法令的。可是义纵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后来因为“有姊,以医幸王太后”。而得以“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早年的盗贼经历并没有影响他日后的仕途,这说明在河东郡这一地区并没有对于剽掠地方的盗贼做出有效的惩治。根本原因就是河东地区的政治特殊性使得国家法令出现了缺口,地方官吏畏惧当地豪强,因而闭目塞听。

“三河”区域地位超然原因探析

三河地区的特殊性除了因为它是高祖建国时期的基础版图,资格较老,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影响。更是由于历代圣王建都于三河,从政治观瞻上讲,唯有天子才有资格执掌该地,其他宗室如要染指则有窥视神器之嫌。所以,高祖在夺取关中之后便开始经略此地。并且在之后的百余年间也没有任何诸侯王曾经获封三河之地,这一区域一直是由天子亲掌,地位崇高之处可见一斑。

同时,三河地理位置险要,司马迁曾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后世顾祖禹也曾经有言:

“河南间域中夏,道里辐辏。……秦氏观曰:‘长安四塞之国利于守;开封四通五达之郊利于战,洛阳守不如雍,战不如梁,而不得洛阳则雍、梁无为重,故自古号为天下之咽喉’”。

在军事上讲,只要控制了三河地区就是控制了天下之中的腹心地区。东西南北,四通八达,全国各地区都处于“三河”的辐射面积之中。从这里居高临下足以控制任何区域,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核心区域


此外,在政治斗争的角度上来说,控制这里可以有效地防范诸侯国。战争时期,这里可以化为抵御诸侯的桥头堡,和平时期,这里可以成为监视诸侯的瞭望台。西汉时期的政治环境十分特别,从高祖之后,中央和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很紧张。从法律层面就规定了中央的人口不得随意流向诸侯国。汉朝中央对于后来从诸侯国地区划归到中央的郡县,也有一定的歧视色彩。比如齐国和赵国的很多郡县后来都归了汉朝中央,可是中央对于这些地方的治理总显得有些漫不经心。而三河的长官,不仅国家要做出专门的考核与裁量,在官员设置上也大多会安排精明练达的能臣干吏经略此地。比如西汉中期的河东太守田延年,治理河东井井有条,因功获封大司农。“麒麟阁功臣”之一的魏相早年担任河南太守,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后来拜为丞相。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早年也曾经担任过河内郡太守,后来就是在河内郡中的细柳营培养出了能征善战的精兵,出将入相,声威赫赫。所以说,中央出于政治上的考量,给予“三河”较高的政治地位和较好的政治优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周亚夫早年也是“三河”长官


从经济领域的具体数值上来讲,

河东郡共计拥有“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

河南郡有“户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万二百七十九。有铁官、工官。敖仓在荥阳”。

河内郡“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万七千九十七。”

以西汉时期整体的户口情况看来,三河的人口数量要远远高于其他郡国。比如

“清河郡,属冀州。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

太原郡,属并州。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南郡,属荆州。户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

两相比照可以看出国家尊崇三河也有经济因素的影响。在西汉时期,人口是影响战争的主要因素,粮饷是保障国家运转和军队作战的重要资源。“三河”凭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黄河滋养出来的肥沃土地为汉朝中央提供物质上的保证。相较于巴蜀的转运艰难,三河地区地方平坦又有从秦代就开始修建的驰道保障了运输的通畅。这样就使得三河地区渐渐成为了西汉保障物资供给的一条大动脉,为整个帝国输送养分与资源。

三河地区对后世的影响

“三河地区”被誉为准京畿地区自然也对整个汉朝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在整个西汉时期,三河区域是西汉重要的兵源地,从三河地区征发的兵卒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边疆地区。宣帝时期,赵充国征西,“时,上已发三辅、太常徒弛刑,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与武威、张掖、酒泉太守各屯其郡者,合六万人矣”。这些士兵为巩固西方边境的稳定与汉朝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三河地区凭借着皇帝的青睐,经常会获得爵位与物质上的赏赐,以至于到了后期这些地方成为了重要的人才输出地和经贸发达的富庶地区。比如元帝“黄龙四年:行幸河东,祠后土,赦汾阴徒,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高年帛”。这样额外的宠幸增强了当地的竞争力,在西汉之后及至唐代,这里都是非常富庶繁荣的地区,兴旺发达延续了数个世纪。以至于西汉被王莽篡政之后,汉光武帝刘秀就将都城从长安迁到了位于“三河地区”的雒阳,行政中心正式迁移到了三河地区。该地区也由“准京畿地区”升格成为“京畿地区”,在东汉百余年的统治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东汉政区图


综上所述,河东郡、河南郡、河内郡组成的“三河地区”被后世称为西汉王朝的“准京畿地区”。为了监视和防范诸侯国的入侵,牢牢控制历史上的圣王居所,掌握丰厚的经济资源。西汉王朝给予“三河”地区崇高的政治地位,选派才德兼备的大臣出任太守,禁绝宗室染指此处。三河地区也为西汉王朝提供了丰厚的军事资源和粮饷储备。到了东汉时期,三河地区成为了真正的国家心脏区域,为整个东汉王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三河的富庶一直延续到唐代,三河的发展潜力至今依旧充足,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和重大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424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