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8年的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宫,气氛不同寻常。一个使团即将出征,朝廷侍从官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他将率领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这一年,他们都很年轻,刘彻19岁,张骞27岁。
对于距今2100年前的这个帝国来说,西域无疑是个风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他的这次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
当我翻开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典籍,总有两个问题萦绕在我的眼前。汉武帝为何要派人出使西域?为什么使臣是当时名不见的张骞?
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刘彻登上皇位。此时,汉帝国已经运行了64个年头,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铲除了异姓王,平定了刘姓诸王叛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上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充满活力。但是军事个外交的羸弱,却让这个国家被北方的匈奴王朝袭扰和压制了几十年,年轻的刘彻决定改变这一切。
汉武帝登基不久,汉帝国边境部队俘获了一名匈奴军官,通过审讯得知月氏部落被匈奴王朝击败,领袖头颅都被做成了酒器,新的月氏首领渴望报杀父之仇但却不从心,只能西迁。刘彻希望能联合西域的月氏,形成东西方向的联合夹击。
一个解除来自北方匈奴威胁的战略构想被提上汉帝国的日常表。比较遗憾的是,在年轻的汉武帝麾下,几乎所有的谋臣武将对遥远的西方世界一无所知。作为此时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要道,控制在匈奴王朝的手中,而且月氏西迁后的下落也无人知晓,更令人担忧的是也许出使的人还没有走到西域就会被匈奴人杀掉。
汉武帝决定公开招募愿意冒险出使的人,前往西域去寻找月氏部落。刚成为帝国宫廷中的侍从官张骞勇敢的站了出来,张骞觉得出使西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临行前,汉武帝刘彻在甘泉宫隆重接见了张骞,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担当这样的重任,汉武帝有气量,没把握。
公元前126年,张骞从遥远的西域神奇归来,京城为之轰动。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英姿焕发的青年,变成年近不惑,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不过张骞对西域之行的各地特色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为第二次西域之行和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