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画像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后世称为“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的滕王阁一文一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文。王勃英年早逝,让后人哀叹:唐代诗歌百草园中少了一朵奇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损失。
本文,小编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认为王勃之才仅仅限于诗文,那么你就太片面啦。其实,王勃还是一个经史皆通的全才。
据《新唐书 列传 文艺上 王勃传》记载,王勃九岁时,读到当朝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作《汉书指瑕》十卷来纠正它。唐高宗麟德初年(664年),时任宰相刘祥道奉旨到关内巡视,年仅十四岁的王勃向刘祥道写了一封自荐信,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看过信以后,非常赏识,上表朝廷,推荐王勃。乾封元年(666年),高宗下诏开幽素科,王勃应幽素举,对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及第,拜为朝散郎。当时只有十六岁,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新唐书 列传 文艺上 王勃传》对王勃著书立说情况进行较为详细地论述,还包括王勃还为沛王李贤编订《平台秘略》;为祖父王通审定遗稿《尚书续编》,共计25篇;研读《周易》,作《易经发挥》;编写《唐家千岁历》。可惜地是这些著作均佚失,未能流传后世。但是,我们从书名中不难推测和联想:这些书的内容可谓是涉及到古代哲学、史学、历法等多个方面。
杨炯 画像
同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对王勃之才十分钦佩和叹服,杨炯在《王勃集序》中写道:“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现在流传的王勃作品是明朝人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和清朝人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仅包含诗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90多篇,基本都是文学作品。
现在,还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喜欢拿“初唐四杰”的排名次序说事,讨论四人成就之高下。小编以为,王勃居四杰之首位是当之无愧,因为王勃之才情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学。若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很可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位大学者兼大文学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79051.html